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展出的邾寿父铜匜。苏锐 /图 专家为媒体记者介绍小邾国历史文化展中的文物故事。苏锐 /图 自10月12日“大君有命 开国承家——小邾国历史文化展”在山东博物馆开展以来,观众络绎不绝。此次展览是山东古国系列展的第二个展览,将持续至12月31日。展览共展出山东省枣庄市博物馆、山东博物馆遴选文物以及枣庄大韩村、横岭埠出土文物共计140件(套)。 邾国是中国周...
中国石窟寺是见证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物质性遗存。因此,保护好这些石窟寺是当代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使命。近日,复旦大学文化遗产高峰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石窟寺保护论坛在沪举行。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新时代社会各界更加重视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不断推进文化遗产学科建设。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刘承功表示,石窟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佛教的传...
志愿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志愿者在西藏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雪山,草地,夏鲁寺,白居寺,帕拉庄园……几个月前,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的10名学生来到西藏日喀则。他们无暇欣赏周遭的美景,而是一头扎进庙宇、庄园的书房。作为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者,他们要仔细查看那里典藏多年、少人问津的古籍,并一一登记。经过层层审核、汇总,他们整理的这些数据将成为...
记者从甘肃省博物馆了解到,智能识别等科技手段正在让博物馆中静默无声的展陈文物“活”起来。现在观众不仅能在场馆浏览,还能借助手机等移动设备了解文物详情。 国家一级文物“铜奔马”是甘肃省博物馆8万多件(组)馆藏文物中的“明星”。如今只要用手机识别陈列在展柜中的实物,“铜奔马”的出土经过、造型特征、铸造工艺等信息便会“跃然屏上”。 甘肃省博物馆副馆长班睿说,该馆是首批国家智慧博物馆建设试点单...
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门匾 北京东四胡同博物馆内院 史家胡同风貌保护协会推动的“胡同微花园”项目 史家胡同博物馆的飞鸽牌自行车 东四胡同博物馆,游客参观猪市大街模型 史家胡同博物馆“怀旧生活”展厅一角 东四胡同博物馆“印象瓦舍” “豆汁油条钟鼓楼,蓝天白云鸽子哨。”...
记者近日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今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纱厂西路与棉麻路东北部,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砖券大墓,经过近期的发掘和研究,这座西汉大墓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呈现出2000多年前西汉贵族的真实生活状态。 据介绍,大墓南北长约15米、东西宽近14米,总面积约210平方米。墓道正北向,主墓室位于墓道正南部,南北长5.2米、东西宽2.3米,内随葬有铜彩绘大雁灯、铜镜等。葬具...
11月5日,由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政府主办、大兴区文化委员会承办的“西山之巅 永定之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全民文化季之大兴历史文化展在北京首都图书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11月18日。 大兴的历史文化是永定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以“西山之巅 永定之耀”的历史文脉为主线,由“天下首邑,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永续流长”“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物华天宝,古韵大兴”四部分组成,详细讲述了永定河畔大兴区...
11月8日,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推进会在河南安阳召开。会议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总结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并对下一阶段河南省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副省长戴柏华出席会议。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安阳殷墟文物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
记者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宣传部获悉,文保人员日前在该县西部太行山区白土镇一座石窟内新发现一处摩崖石刻,经考证该石刻为金代世宗大定二十三年(公元1183年)摩崖石刻,距今已有835年历史。 新发现摩崖石刻位于磁县白土镇东寺山石窟内,石窟所处山腰峭壁,人迹罕至。刻字处为一块磨光石面,长约0.8米、宽约1.2米,石刻整体保存较为完好,共镌刻270余字,字体为楷体,儒雅隽秀,全文记载了佛教沿革发展、稠...
首届中国古代都城考古新发现国际学术研讨会12日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开幕。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的近120位考古学者围绕“古代都城考古”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分享最新成果。 南京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王冬青在致辞中表示,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长河中,很多城市都做过统一或割据政权的都城。都城是一个政权最重要的政治中心,是物质和精神文明最高成就的见证。都城遗址规模宏大,考古学者薪火相传对它们做着发现、发掘、...
丝绸之路文献遗产保护和利用国际研讨会开幕式暨世界记忆项目福建学术中心成立仪式日前在福建福州举行。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宣传部部长梁建勇,福建省副省长杨贤金等负责同志,以及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项目、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国内外相关档案机构和学术机构的近150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研讨会期间召开了“丝绸之路文献遗产的利用和保护”等3场专题会议,开展了近20个专...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贵州省文化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贵州省文物局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现场会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肇兴镇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古村落研究专家、文物系统相关工作人员齐聚一堂,深入探讨了社会转型期古村落保护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言献策。 据了解,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文化独特、人文荟萃,为数众多的传统村落散布在全省各地...
2018年7月20日,余姚市中心城区巍星路,轰隆隆的机器声响彻街道,污水管道施工正在进行之中……突然,人群中发出一阵尖叫,“哇!挖到宝贝了!好多古钱币啊!”一摞摞的古钱币撒落在工地的四周,泥地里隐约还露出半截瓷器。巍星路地底下有宝藏的消息不胫而走。 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时介入,古钱币的发现处被层层隔离保护,还有24小时全天执勤的保安团队。一切都表示,这次的发现绝不一般...
11月8日,考古、青铜、军事、古文字等专家、学者齐聚武义,共同研究一把2400多年前的越王勾践剑,并对“越王勾践剑制作技艺复原与传承”课题进行立项论证。本次活动的东道主——金华市神雕雕塑工艺有限公司将在历史依据以及专家的研究下复原这把冷兵器时代的“百兵之祖”。越王勾践剑除了本身精良的制作工艺之外,还兼具历史、文化以及学术研究的价值,与会专家、学者希望以复原越王勾践剑为契机,为当代金属装饰提供更为丰...
昨日,宁波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与货币展在月湖盛园宁波金融史馆拉开帷幕。展览由中国钱币学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联合举办,意在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和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同时推进宁波“一带一路”综合示范区建设。 本次展览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介绍宁波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据主办方介绍,宁波促进了东方货币文化体系的形成。唐宋以来,宁波作为东方贸易都市、海上对外贸易的枢纽港,在中外贸易、中外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