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博白镇马塘村马村垌有个靛染布匹的遗址,现在还有很多染缸,你们去采访可告诉当地的村民,要保护好这些染缸,这里可以建设成一个很好的旅游景点。”在玉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马副主任的推荐下,11月20日,我们来到了博白南流江边的博白镇马塘村马村垌探访。 在马塘村治保主任陈家平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马村垌,沿着村里的水泥路,来到村后的山坡上,只见一口口大染缸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些大大的染缸,一列列整齐地...
图为两块石碑都被铁栅栏圈起 12月2日,在郑州市管城区晋王庙村拆迁现场,有两块古碑被铁栅栏圈着,旁边立有郑州市级文物保护牌。文物保护标牌显示,这两块碑是郑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灵显王庙之赞碑》碑和《郑州重修有唐忠臣李卫公庙记》碑,前者为宋真宗赵恒书写,后者为金人所立。 灵显王、晋王、李卫公指的是唐朝开国大将李靖。村民介绍,这两块碑为晋王庙的遗存,周边还有庙门口两块拴马石。据史料记载,晋...
“早就知道俺村以前出了个杨驸马,今天俺村举行驸马史苑开苑大典,好多历史文物都能保存下来了。”11月29日上午,在林州市任村镇阳耳庄村西北角,村民杨立锁看着新建的驸马史苑高兴地说。 史料记载,阳耳庄村在明万历年间曾经出过一位名叫杨春元的驸马。明万历二十四年,他娶明神宗长女荣昌公主为妻,授官驸马都尉。万历二十五年,他在该村祭祖,留下诸多明代建筑和珍贵的历史资料。但是,由于历史原因,明代建筑损毁...
【作者简介】孙家洲,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内容提要】三杨庄遗址发现了汉代房屋,其特点是每个庭院都是独立的,互不相连,这与传世文献所定型的汉代农村印象有相当的不同。解释这种不同,大致有两种思路:一是认定传世文献对汉代农村居住形式的记载不完备,而把三杨庄遗址所见的庭院现象视为文献漏载的汉代民居的典型形式,以此可以要求重新改写关于汉代“里居”的既有含义;二是...
2007年初,广汉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边放牛,偶然发现一个“铁砣砣”,他和亲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坨“废铁”搬回家。后经文物保护部门查证,这竟然是珍贵文物。 历时7年研究,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领他的团队于昨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雒江桥墩。权威专家称,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它再现了汉武帝西南大开发的历史...
2007年初,广汉小汉镇柳林村村民唐兴凤在石亭江边放牛,偶然发现一个“铁砣砣”,他和亲友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这坨“废铁”搬回家。后经文物保护部门查证,这竟然是珍贵文物。 历时7年研究,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章泽带领他的团队于昨日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雒江桥墩。权威专家称,这是我国发现最早的铁桥墩,汉代考古中发现的最大铁铸件,也是汉代考古首次发现的工程铁铸件,它再现了汉武帝西南大开发的历史场景。...
“哪里人?”“小屯的。”无论走到什么地方,小屯居民都底气十足地不在村名前加“安阳”或“河南”等任何修饰,他们喜欢的自我介绍格式是——“世界小屯”。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河南岸河湾腹地的小屯村,在19世纪末被几片甲骨打破了数千年的沉寂。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就此展现于世人面前。 作为小屯村支书,56岁的何永献所感受到的荣耀可能...
广汉南兴镇出土的明代青花瓷 2014年5月份,广汉市南兴镇仁寿一村民在地里挖土时,一锄头下去挖出一个陶缸,包括碗、碟、高足杯等24件明代嘉靖年间烧制的青花瓷重见天日,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接到报警后,广汉警方和文物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赶往现场,收回了这批明代青花瓷。这些瓷器上有牡丹、仕女、山水、龙纹等精美图案,还有大明嘉靖年制等文字,属于明代民窑上品。昨日,这批文物已被转交至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收藏。 ...
图为高丰村村民周庆华展示自己上交的这个古陶瓷。魏东升 摄 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瓷器为唐代青瓷四系盆口壶。魏东升 摄 12月21日上午,江西省瑞昌市高丰镇高丰村村民周庆华将自己在19日帮人挖山药时无意挖出的一个古陶瓷上交给当地文物部门。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该瓷器为唐代青瓷四系盆口壶,高约12厘米,口径约7.5厘米,外形较为完美。唐青瓷四系盆口壶的出土,对于研究当地唐代葬风葬俗以及青瓷具有重...
蟠螭纹鼎春秋通高16厘米,口径18.5厘米2003年虢镇镇杨家沟洪塬村出土陈仓区博物馆藏 2004年,宝鸡陈仓区虢镇南阳村村民取土时,发现青铜器。经区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清理,证实该墓为春秋墓葬,呈东西向,长方形竖穴,一棺一椁,早年被盗。3件青铜鼎出土于二层台东端,由大到小排列有序。根据周礼,墓中拥有3件一组的列鼎,表明墓主人为大夫阶层的贵族。这3件青铜鼎体量较小,可能是专为随葬而做的明器。
夔龙纹簋西周早期通高14厘米,口径20.5厘米 2003年9月,由于土崖塌方,宝鸡金台区长青村村民在塌方现场发现了暴露的青铜器。经考古工作者发掘清理,确认此处为2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青铜器、玉器等数十件。
白云区金沙洲沙凤村里,迄今还保存着一座纪念杨家将的“先锋古庙”,以及两块纪念杨家将的石碑。因近年周围地块拆迁,古庙一度陷入荒废和破败,经常被水淹。昨日,记者了解到,近期村民自发出钱出力,将古庙重新修缮。白云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先锋古庙所处的地块属于广州市土地开发中心的收储用地,最终将作何处理还未有定论。 村民自发集资修缮古庙 沙凤村村民多数为杨姓,大多认为他们就是宋代杨家将的...
10月5日上午,记者接到热线电话称,有人在西山脚下挖出一个彩绘石像。 记者赶到顺庆区西山街道办牌坊湾村,只见一个刚出土的石像放在一块菜地的斜坡上。石像有一个底座,整体高1.08米、宽78厘米、重约650公斤;石像呈坐姿,身披鱼鳞状铠甲,服饰上有红绿彩绘点缀;石像旁还塑有一坐着的动物,似狗似猫。不过,这个人形石像已经头部缺失、右手残缺。 接到报告的顺庆区文化馆馆长张良率工作人员来到现场。张良等人...
由于高铁施工,沉在瓯江底下多年的百年古木终于“得见天日”。有村民见这两段巨型古木像价值连城的乌木,欲私下偷卖。6日,记者获悉,经专家鉴定,这两段古木实为“五百年古樟树”,对研究瓯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变迁具有重大价值。 11月3日,浙江青田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接到了村民反映,称在祯埠乡小群村发现了两段疑似乌木的大型古木。 据在小群村工作的陈伟(化名)说,由于高铁施工,在瓯江挖到了两段沉在江...
宝鸡高新区千河镇魏家崖村农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12件青铜器,随后上交给文物部门。昨日,宝鸡市政府对护宝有功的魏炳祥、魏小宁和魏沙一家三口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万元。 10月16日下午,千河镇魏家崖村八组村民魏炳祥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青铜器残片,经过仔细寻找,竟先后找到12件青铜器。在和妻子魏小宁以及在武警陕西边防总队服役的儿子魏沙商议后,他们决定将文物上交国家。 随后,陈仓区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