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开幕式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日前,《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 据悉,这次展览是国家博物馆宣传展示全国各地中华文明文物精品五年行动计划的首个项目,共选取1975年以来宝鸡地区群众13次发现和保护文物的先进事迹和相关文物精品近160件。参加开幕式的张亚兵、范琪、徐海军、刘广田、曾小刚5位农民,于2012年3月、4月、6月先后...
3月7日中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两会特别节目《做客中央台》。 有网友提来,陕西文化的符号应该变成文化创意产。赵正永表示,根据中央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这几年陕西的文化发展非常快。一方面政府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从基层单位做起,给大家提供文化公共服务产品。另外,在文化产业方面也加大了力度,把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出来,把保护文物和利用文物有机结合...
部分受到表彰的群众 群众保护的文物 群众保护的文物 3月1日,全国“两会”即将在北京召开前夕,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府主办,国家博物馆、陕西省文物局、宝鸡市政府承办的《守望家园——陕西宝鸡群众保护文物成果特展》在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陕西省省长娄勤俭,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陕西省副省长白阿莹,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等领导和宝鸡农民代表徐海军、刘广田、张亚兵、范琪、曾小刚出席...
日前,由山西省文物局制订的《山西省文物建筑构件保护管理办法》公布实施,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文物建筑构件保护管理出台的法规性文件,重点是打击非法买卖,保护民间文物建筑。 山西古建筑遗存总量多达28027处,其中,木结构建筑上起魏晋,下至民国,时代连续,品类齐全,有中国“木建筑宝库”的美誉。目前山西省已核定公布的国保单位271处,省保单位428处,其中古建筑有441处,占总...
宝鸡市青铜器展 展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日前,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设计陈列的“宝鸡群众保护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此展览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赞扬。 宝鸡是西周发祥地,青铜器之乡。这里的农民在耕田种地时经常会发现西周青铜器之类的珍贵文物。特别是近年来,扶风、岐山、眉县等地又不断地涌现农民群众发现文物、保护文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为了进一步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绩。这正是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法所取得的成果。”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颁布30周年暨修订10周年的座谈会上,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说。然而,谢辰生也指出,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在改造过程中大拆大建,致使一些文物名城已经面目全非,名存实亡。 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专家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
个人简历 陈智思,1965年生于香港,泰国华侨陈有庆的第二子。陈弼臣家族成员,泰国盘谷银行是其祖业。现任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前香港立法会议员。1998年,他循立法会保险界功能组别晋身立法会。他是一名商人,是亚洲金融集团总裁和亚洲保险有限公司总裁。200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一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2009年,陈智思获委任为古物咨询委员会主席,直到2012年12月离任。 在内地历史建筑惨遭拆除,与...
火车站搬家,百年建筑冰上走 科技日报哈尔滨2月5日电(记者李丽云通讯员李智坚)一座身高16.5米、重1200吨、拥有110岁高龄的俄式老建筑――地处黑龙江省滨洲铁路上的安达火车站,历经24天冰面上的缓慢滑行,终于在2月4日走过了它一生中最重要的240米,整体平移到新地基上重新安家落户。待春暖花开之时,这座百年火车站将被建成一座博物馆。据介绍,本次施工采用人工“冰场”作为滑道,为我国首次采用冰面...
今后,我省不可移动文物的维护修缮将有新的经费支撑。1月23日,记者从全省文物工作会上获悉,国务院日前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文物旅游景区经营性收入要优先用于文物保护,具体比例由地方人民政府确定。”这是第一次将“旅游收入反哺文物保护”明确在文件中提出。 我省有不可移动文物6.5万处,居全国第三。我省文化产业构成中,文物旅游占相当比例。目前,在旅游等开发建...
1月21日的《中国文化报》刊登《数百年京城古刹成高档餐饮会所》一文,介绍北京两座紧挨着的数百年古寺庙嵩祝寺及智珠寺被改建为一中一西两家高档餐饮会所。昔日与雍和宫齐名的活佛行宫、如今的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正在成为一些“上流人士”享用美食、举办聚会的商业场所。 “百年古寺庙”变身供少数人消遣休闲的“高档会所”,既暴露出历史建筑在...
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不可移动文物 近日,我市对各县区申报的36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评审。经专家组审议,31处文物成为新一批玉溪市重点保护文物。 据悉,自2001年玉溪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以来,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尤其是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文物在数量及外延内涵上都得到了提升,文物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全市范围内,一批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
1973年11月4日,正式开工的第一次河姆渡发掘,无论发掘人员的数量和学术素质以及发掘的组织和规模,都超过浙江境内以往任何一次考古发掘,是浙江经历了十年空白之后的又一次野外实践。牟永抗就参与了这次发掘。 记:河姆渡遗址当时是怎么发现的? 牟:1973年,余姚文化馆的许金跃打电话给我,说他在姚江边上发现了石器和陶片,而且陶片是厚厚的、黑黑的。 当时,我马上给浙江省查抄文物清理组的周中夏汇报情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