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吉林省博物院的65年”在吉林省博物院召开。本次论坛由吉林省文化厅、吉林省文物局主办,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吉林省博物院承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安来顺等出席论坛。来自全国百余家博物馆及相关文博单位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论坛。 关强指出,当前党和国家对文物工作高度重视,各地博物馆及相关单位切实加大了文物保护力度,逐渐走出一条...
11日,国家文物局举行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了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和长城保护的有关情况。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承德市举办。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文化景观”,5月18日,内蒙古主会场将围绕主题举办活动。 今年是《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陆琼介绍说,通过过去10年的工作...
平湖市各镇(街道)都有不少文保点,其中很多是市级重点文保单位。不过这些文保点当中有些还没有配备专门的日常清扫人员,环境卫生也令人堪忧。近日,钟埭街道钟埭村举行了一场钟埭老街文保点认领清扫活动。 5月6日下午,在钟埭街道钟埭村的新四军北撤司令部文保点,记者看到现场来了不少志愿者,有的在拾捡草坪附近的垃圾,有的在清扫屋角的灰尘。不一会儿,整个文保点被打扫得干净整洁。“我们钟埭街道的很多文保点...
【摘要】本文重新梳理横岭山墓地资料,根据墓地空间布局,墓葬形制和随葬品组合等信息,考察夔纹陶时代岭南社会复杂化程度,探讨早期方国社会形成之前岭南分层社会的发展状况。 【关键词】横岭山 夔纹陶时代 岭南 分层社会 【机构】厦门市博物馆 来源:《福建文博》2016年01期
摘要:西藏几乎是全民信教的社会。藏传佛教是事关西藏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道德规范、行为整合、心理调适等方面,藏传佛教都有影响,要依法引导其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藏传佛教;社会稳定;田野调查 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实现西藏及其他藏区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关系到藏区各族人民的福祉,关系到全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贾庆林,2008)。藏传佛教既是观念上层建筑,又...
《阿毗达磨俱舍论》说“世尊正法体有两种,一教二证”,就是说佛教的主体内容以“教”、“证”为核心。“教”即思想义解,“证”即禅观修证,“教、证”修习即学习佛教的教义,并以教义学习开展出的见解来指导禅修,又可表述为“解”、“行”。这些都是站在修学者的角度而设的概念。而佛教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一直是与其解脱论紧密相连的,因此经师与律师所修学的内容大不相同,律师与禅师也多有差异。 20世纪拒斥宗教的思想...
敦煌石窟是敦煌社会的必然产物,敦煌石窟在敦煌一直是社会化的佛教活动场所,敦煌石窟记录了敦煌及中国社会的千年历史面貌,敦煌石窟历史上对敦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过一定的作用,敦煌石窟是她的创造者们留给我们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本文即从如上几个方面探讨敦煌石窟与敦煌社会的关系和敦煌石窟佛教的社会化问题。 一 敦煌的地域范围,即是指汉代敦煌郡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的石窟称之为敦煌石窟。敦煌自汉代开发以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佛教日益成为东亚诸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推动力量。日本、韩国的佛教为了适应战后的变化都作了自我的调整,提出了「世俗化(人间化)、现代化和科学化(理性化)」的道路,并从教义、组织、仪式和宗教行事等方面,都作了一系列的、深入的改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外蒙、俄属埃布尔利亚地区的喇嘛教在摆脱冷战影响后,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大批寺院已恢复或重新建立起来,佛教的历史文物也由国...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詹长法 文物保护,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也是一项贡献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活动。优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不仅要千方百计保证保护修复工作的质量,还要想方设法让工程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的紧迫要求,也是新时期文物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时代要求。 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持完成的“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保护修复工程”,历时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 励小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重视文物工作,为做好文物工作提供了最有力的保证,最强大的支撑,最持久的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指示和批示中,在国务院的《意见》里,在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文物保护新格局,就这个问题我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的角度谈点体会和观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强调,加强文物保护,是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发展进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本着无愧历史、无愧未来的责任心,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的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统筹规划、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等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要积极动员...
中国是东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辽阔的地域,多样化的环境,积淀了绵延未断的悠久历史,埋藏了丰富多姿的文化遗产。因此,出土文物已成为中国多数国有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并在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中担当着诠释地域历史与文明的重要角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教育。 十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获得了高速发展,国家文物局统计资料显示,2015 年博物馆数量已突破4500 座,举办各类展览26000 多个,接待...
4月22日,由浙江省博物馆和海宁市博物馆共同主办的“西风东渐——欧风美雨下的浙江社会”图片展在市博物馆书画展厅开展。 浙江是最早受西方影响的地区之一,宁波、杭州、温州先后开埠,欧洲人通过这些城市把西方的先进技术、风俗习惯引入中国,在衣食住行、社会礼仪及艺术发展等各方面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该展览以丰富的图片和翔实的资料展示晚清至民国时期欧风美雨下的浙江社会。
【摘要】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史前社会分工、分层与社会复杂化的关系一直纠缠不清。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分工导致了贫富分化,贫富分化导致了社会分层,导致了文明的诞生。随着区域聚落考古成果的系统公布,认为聚落规模越大,史前聚落内部社会分工愈明显,社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越高,横向的社会结构愈复杂。史前的社会分层不仅体现在聚落之间,也体现在聚落内部物化的成员关系上,因此史前由聚落分化表征的社会分层导致了依附性社...
近年来,全国多地以发展经济之名“毁真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加快消失;但另一方面,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又在“造假古董”。这种“杀鸡取卵”的荒诞之举,何时休?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真的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应怀敬畏之心保护好 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 2014年,国家文物局选择10个县区的文物消失速率进行遥感监测后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平均消失率达4.7%,呈加快趋势。 94岁的文物专家谢辰生致力于文保工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