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赓续文化根脉 传承创新发展 守护民族文脉,传承非遗之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使命,也是首创置业作为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6月20日,由首创置业主办的“守大美非遗?创时代生活”——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发布会暨高峰论坛,在北京盛装登场。 发布会在一场引人入胜的视觉盛宴——“大美非遗华服秀”中隆重启幕。 大美非遗华服秀 活动邀请到国内非遗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专家、组织...
6月20日,由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互联网20年暨大国品牌1000强颁奖盛典在京召开,KK直播荣获"最具正能量直播平台"奖,KK直播长久以来坚持根植传统文化、打造精品内容获得行业的一致认可。 本届盛典以"向世界发声,助力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互联网力量"为主题,评选出中国互联网20年通过技术、模式、思想等引领、影响、改造多个不同领域的100强品牌,K...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北京市文化局牵头,联合大运河沿线7省市文化厅(局)共同主办大运河文化带非遗大展。同时,为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自2015年起,京津冀三地文化部门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都联合举办"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已成为三地的文化品牌活动。考虑到京津冀也属于大运河沿线地区,因此今年定为"流动的文化--大运河文...
2018北京文博会崖柏雕刻展览会将于2018年10-25日开幕! 众所周知,崖柏是与恐龙同时代的植物,称为活化石一点不为过,在文玩界能与崖柏抗衡的已是凤毛麟角。崖柏雕件、手串、摆件及毛料均以太行山深处的陈化崖柏为原料。崖柏的稀缺性注定了崖柏的“高傲”。 撇开崖柏成品不说,崖柏毛料更是呈现天地造化之奇特,鬼斧神工,扭曲飘逸的姿态更是令人咂舌,拍手惊叹,稀缺,每件又不相同。这无与伦比的美是...
近期,从意大利庞贝古城遗址出土的120件文物千里迢迢来到了四川省成都市,经过布展设置后即将与中国公众见面。在这些即将展出的文物当中,除了大量精美雕像和壁画以外,最受关注的则是几件特殊“食品文物”。包括了面包、核桃、洋葱、豆子等,这些文物于2000多年前在庞贝经历了火山爆发,并被火山灰覆盖将近20个世纪之后重建天日,如今经过考古工作人员之手恢复如初,除了颜色,外型完好无损,让人惊叹。 ...
后母戊鼎、四羊方尊领衔17件国家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将走进快餐店,讲述国宝故事,让更多消费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场图片 肯德基公司日前获得国博17件馆藏IP授权,将在全国各地选择18个主要城市的重要门店开展“国宝耀中华”主题宣传活动。国博相关负责人说:“85%的快餐消费群体是青少年,我们希望通过开展类似活动,让孩子们自觉成为中国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青铜重器后母戊鼎、四羊方尊...
2017年年底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吐鲁番学研究院共同开展的吐峪沟石窟寺第8次发掘中,这件珍贵文物的出现,让所有在场的人员兴奋不已。自2011年开始的这项考古发掘,每年成果不断,佛经、壁画、佛寺建筑布局等,令人鼓舞。这次的纸质文物又是什么呢? 佛经残片 谜底很快就被揭开。它竟然是由玄奘奉诏翻译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首写的一段文字,让它的秘密真相大白:...
狗被人类驯养的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在我国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浙江余姚河姆渡等遗迹,都出土过狗骨骼,足证“狗史”之久远。 在国内各地的博物馆,触目可见关于狗的文物,如在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出土,目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狗形鬹,造型生动逼真,使后人得见新石器时代家犬的形态特征;又如南京博物院曾举办过一次名为“幸运狗”的文物特展,在江苏邳县大墩子出土的一座新石器时代的陶...
下大雨除了能让空气更清新、更湿润,居然还能让文物重见天日。据法新社,伊拉克当局当天宣布,巴比伦省近日降下倾盆大雨,这场大雨冲刷出当地波尔西帕考古遗址的75件文物。当地考古官员称,这些文物包含赤陶器、古钱币、金属器物等,可追溯至安息帝国(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但具体的年代还需进行测定。 古代文物 因降雨出土文物在伊拉克并不罕见。当地考古官员称,去年也有1000件文物因大量降雨而出土...
因为,打牌输钱,乌鲁木齐男子张运波做起了倒卖假文物的生意。他从市面上低价购买银元宝、古钱币、套碗等仿真品,谎称是珍贵的“出土文物”来骗取他人钱财。张运波今年45岁,家住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无固定职业。 古代文物 2016年10月,张运波打牌输了不少钱,想翻本却没门路。经牌友介绍,张运波认识一位倒卖假文物的中间人,对方称剩下了一些可以贱卖给他。张运波花了3000元买了10套假文物,开始去往...
南京“地上地下都是宝”,如何防范不法分子盗掘、破坏文物一直是个难题。记者昨日从江宁区文广局获悉,该区陈霸先万安陵石刻等20处田野文物近期将装设“电子眼”,通过24小时无死角监控守护文物安全。 古代文物图 南京是文物大市,各级文保单位和不可移动文物数以千计,由于文物点分布较广且很多地处偏远,只靠文物部门的力量很难实现常态化、无死角的有效监控。2014年以来,栖霞区两处南朝石刻被非法拓印涂污、...
河姆渡文化猪纹陶钵 为期四个月的 “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 6月8日在浙江省博物馆展出。浙博史无前例地请出全省36家文博机构百件(组)珍贵文物。从史前到明清,如同穿越五千年浙江历史。本报特别约请浙江博物馆馆员裴媛媛女士,以走出蒙昧、精勤耕战、陶瓷之路、梵音声声、武林旧事、走向自省六个主题撰文,连载六期呈现此次展览的深刻文化内涵。 浙江自100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文物安全是一个高度专业的领域,平常不太容易引起公众关注,但一旦出事确实代价高昂。刘玉珠局长“零起点”的表态,倒是让人想起不久前一起文物保护相关的案例。去年年底一批秦始皇兵马俑在美国费城富兰克林学会博物馆展出,不料期间一个美国小伙偷溜进已经关闭的展览厅,掰断一个兵马俑的手指带回家。虽然事后手指找回小伙被抓,但这件事所暴露出的文物保护疏漏,还是很让人震惊。陕西文物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员称,过去文物外展40...
英国BBC著名纪录片《文明的轨迹》近日播出重拍版。在最近的第一集中,来自中国四川的三星堆文物亮相两分钟。神秘的青铜面具、青铜人像等文物,未来将与古埃及、玛雅文明等一起,共同揭示世界文明的进程以及灿烂多元。 据介绍,《文明的轨迹》诞生于1969年,是BBC第一部艺术纪录片。2015年底,BBC宣布重拍经典。与原作品把西方视觉艺术作为主要讨论内容,拍摄地也集中在西欧所不同的是,此次《文明的轨迹》在制...
今年,故宫博物院花样频出,“复活”文物。单霁翔说,以往,故宫每年大约只有1%的馆藏文物有机会展出。受到场地制约,每年故宫都绞尽脑汁希望为更多文物提供展出机会,目前文物“露脸”比例基本达到2%。到2020年,每年“露脸”比例将扩大到6%。 故宫 单霁翔接受采访的地方,是2006年复建的建福宫花园,各类花朵绽放。“我们在北院区培育了海棠花,过段时间将在文华殿前展示。”在单霁翔看来,各类宫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