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甘肃省博物馆主办,联合山东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以及这七个省区的40余家博物馆的海上丝绸之路精品文物,于8月31日在省博西一楼展厅展开“丝路帆远—海上丝绸之路精品展七省联展”。这是甘肃省博物馆继《丝绸之路——大西北遗珍展》、《朔方翔鹰——草原丝绸之路文物珍宝展展》、《碧海遗珍——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
8月24日,敦煌研究院披露,甘肃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已同意将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北石窟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整建制划入敦煌研究院管理。近日,敦煌研究院接收麦积山石窟、炳灵寺和北石窟寺三家文物单位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敦煌莫高窟召开。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指出,今天的敦煌研究院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管理、怎样管理好三家石窟既是重要的使命也是艰巨的任务,将三处石窟交由敦煌研究院...
在乌鲁木齐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有一座被称为乌拉泊的古城遗址,遗址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2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的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这一遗址出土的文物显示,它与中原文化息息相关。 作为现已发现的乌鲁木齐市辖境内时代最早和保存最好的一座古城,其城门均在每边的中央部分,城区分三部分: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小城。该城的瓮门、城...
在此间举行的纪念莫高窟创建165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说,他们将通过10年到15年的努力,努力打造敦煌乃至丝绸之路沿线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化平台,使敦煌文化艺术在更广范围内分享。 今年是享誉中外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创建1650周年。20日至21日,敦煌研究院联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等机构,以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形式予以纪念。王旭东说,敦煌研究院应成为敦煌学研究和...
8月18日,甘肃省文博局副局长王春丁在兰州向媒体介绍,丝绸之路文化年展作为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核心活动,共设有中国、国际、甘肃、专题4个展区,60余个丝路沿线国家8000余件珍品将悉数亮相。 定于9月20日举办的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目前已有73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19个友城、87个代表团确定参会,并将围绕高级别论坛和丝绸之路文化年展两项核心活动展开。文化...
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于8月16日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54家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10余位专家学者,针对丝绸之路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和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科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
丝绸之路文物保护科技研讨会——全国第十四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16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19个省市54家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110余位专家学者,针对丝绸之路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建言献策。 由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委员会和考古文物保护化学委员会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承办的此次会议,围绕丝绸之路沿线古遗址保护、实验室考古发掘...
冯少协作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以艺术的形式表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8月12日至8月23日,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画院副院长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大型油画系列创作国际巡回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展览由文艺报社、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广州日报社、广东画院共同主办。展览研讨会同时举行。 “海上丝绸之路——冯少协艺术展”是冯少协“海上丝绸之路画展”在美国纽...
大航海开辟了中国与欧洲直接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双方及其商贸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瓷器贸易在这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它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行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瓷器、丝绸、茶叶是海上丝绸之路上常见的中国外销商品。与宋元时代中国瓷器主要销往东南亚、西亚北非不同,明清时代海上丝路,远销欧洲的中国瓷器,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推算,18世纪流入欧洲市场的中国瓷器应在1亿件以...
7月30日,《从敦煌出发——“丝路明珠”的复兴与创新美术作品展》在绍兴博物馆开展。展览由绍兴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敦煌研究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科印传媒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展期7月30日—8月31日。 此次展览展出了“敦煌图案解密人”、前中央工艺美院院长常沙娜,与中国“界画第一人”张孝友、敦煌当代岩彩画家侯黎明、娄婕、韩卫盟五位艺术家的72件作品。作品涉及敦煌临摹、敦煌系列手稿、...
《敦煌印象丝路虹霓》这幅长卷的创作,是画家莫建成十余年来思考、探索、实践的总结,也是他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独有情愫的一次集中抒发,既是瓜熟蒂落,又是应运而生。 由莫建成领衔组成的这幅长卷创作团队,都是甘肃当代美术创作的领军和骨干画家。他们对甘肃乃至整个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历史事件、历史风物、山川地理、人文景观以及这里的芸芸众生的民俗民情、生活状态、民族心理、情感特点、地域特色乃至服饰着...
草原丝绸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也称“沙漠丝绸之路”)一样,自古以来就是联结欧亚文明的纽带,曾对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发挥过至关重要的作用。战国至两汉时期,内蒙古地区地处草原丝绸之路的东端,草原丝绸之路从内蒙古东部开始,横贯内蒙古全境。近年来发现的内蒙古霍洛柴登古城铸钱遗址,就位于草原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是草原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为铸币制度提供考古实证 霍洛柴登古...
连续四次的北阡考古,和青岛的海洋文明紧密相连。考古专家在首次考古中,就已经发现了早在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时期人类生活的遗迹,但考古讲究证据链条,为了找到更多的证据,才有了接下来的多次发掘。这不仅能弄清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序列,还能从其自身文化因素、贝壳种类变化,了解到青岛沿海自然环境的变迁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从发掘的地层堆积(地层堆积,地质学专业术语,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
夏季的漠北草原,天微亮,中蒙联合考古队员们已全部起床,赶在太阳暴晒前开始一天的工作。 从2005年开始,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蒙古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联合在蒙古国开展古代游牧民族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工作。 “苦”中考“古” 考古是一个艰苦的行业,而游牧民族考古是苦中更苦。在广袤的蒙古国中北部,考古发掘工地大多远离人烟,工作和生活条件...
乌兹别克斯坦东南部城市撒马尔罕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历史名城,是汉代张骞凿空西域所经之处。在撒马尔罕西南20公里处的萨扎干村,一群来自中国的“现代张骞”,正与乌方同事一起,共同去发现那些埋藏于黄土下的奥秘,他们可以说是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先行者。 为研究古代游牧文化提供宝贵的资料 在辽阔的西域,曾经生活着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月氏。他们最初生活在祁连山一带,盛极一时,在西汉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