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组织开展的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自2017年12月启动以来,得到了各省级文物主管部门和文博单位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全国共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参与,申报项目共66个。 根据《关于开展第十五届(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的函》和《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办法》的相关要求,推介...
由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 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安徽名人馆开展。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省、市、县普查机构78个,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303994件 (套),实际文物数量1158334件,其中一级文物 2221件(套),二级文物5152件(套)...
3月12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的全国优秀古迹遗址保护项目评选活动终评揭晓,郏县文庙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等16个项目进入终评。该项目是河南省唯一入围的项目。 本届评审活动的对象为古建筑、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物本体保护项目。经评审,从36个初评项目中挑选出16个项目进入终评。 郏县文庙位于郏县老城南街中段东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博物馆、纪念馆是陈列、展示、宣传人类文化和自然遗存的重要场所,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纪念馆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是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将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
文化部部长雒树刚13日在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上说,全国文化遗产家底已基本摸清,为做好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雒树刚介绍,近年来,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等,基本摸清了文化遗产家底,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约1.08亿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87万项,348个地方戏曲剧种,革命旧址3.3万多...
霍中端,笔名泰山,中国企业家,曾任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总经理,祖籍河南许昌。现为中国国画院院士、清华大学书画艺术院荣誉教授、北京国韵书画艺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书画艺术联合会顾问、韩国书画艺术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书法师。 作品应邀参加了中澳建交40周年书画艺术交流展、中国世界行·全球华人书画世纪大联展以及日本、法国、德国、美国、瑞士等国书画艺术交流展,并在韩国首尔艺术馆、澳大利亚艺术城悉尼...
中国好歌剧北京唱响,青岛“第一书记”揭幕展演。8日晚,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在北京保利剧院拉开帷幕。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演的大型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作为揭幕演出,在开幕式上欢乐上演,充满山东特色的艺术表演和“第一书记”精准扶贫的舞台再现,赢得现场观众掌声称赞。 此次“全国优秀民族歌剧展演”,共有15台来自文化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的重点扶持和...
近些年在中国美术界创作生产了一大批有骨气、有温度,能够表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精品力作。这些作品大量走出国门,呈现在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博物馆。但是,显而易见,这些展览和作品的呈现,并没有形成一股合力,中国文化不是攥紧一个拳头打出去的。还有,现在国家在全世界设立了大量的孔子学院、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这些机构常年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传播着中国文化,但是还没有达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预期效果和影响。原因是什么...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日前揭晓,26个项目入围此次初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是其中之一。据了解,这次初评,陕西有3项入围,山东、山西、浙江、河北、河南各有2项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于4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入围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位于大榭开发区下厂村。因配合工程建设,2016年曾进行Ⅰ期发掘,发掘面积4000平方米,2017年3月至11月实施...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佚名,原题:宋朝人很幽默:宋徽宗称瘦金体将省墨水 中国历史上,要数宋朝人最爱读书,整个大宋王朝读书成为时尚,连皇帝也不例外,完全是读书人的天堂。其实,风流儒雅的宋朝人,不只爱读书,而且很幽默。 宋太宗时,胡旦被称为科举史上最自信的状元。胡旦晚年,因患眼疾,在家闲居,闭门不出。史官为某贵侯作传,因为出身贫贱,曾以杀猪为业,史官很是为难:不写不是实录,而写又犯忌讳。...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于2月26日揭晓。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10张,收到有效选票195张。根据投票结果,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得票排名前26的项目入围2017年度终评。2017年度重要考古成果众多,竞争激烈,各项目之间票数差距不大,得票第一的项目获得170票,并列第25名的两个项目得票均为105票。 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 ...
2月26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宁波市考古所主持的“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顺利入围,全国共26个考古项目入围终评。 大榭遗址位于宁波市大榭开发区(宁波市北仑区大榭街道)下厂村。2016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遗址约一半核心区面积得以原址保护的前提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市考古所联合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北仑区...
2月26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在入选终评的全国共计26个考古项目中,有本报持续报道的绍兴兰若寺墓地。据悉,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终评结果将于今年4月公布。 入围终评的26项考古发现来自18个省(区、市)。史前考古占比例最高,有9项入围;宋元明考古有8项入围。史前考古与宋元明考古,一早一晚,占据入围项目的前两位。浙江共有两个项目入选,它们分别是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和绍兴...
记者近日从工信部获悉,为统筹利用工业文化资源,发展工业文化产业,工信部将就全国工业遗产、工业博物馆有关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建设制造强国需要工业文化提供柔性支撑和精神动力。很多工业文化是从工业遗产中得到衍生传承的。我国已成立了中国工业遗产联盟,并将完善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工作制度,启动编制工业博物馆名录。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对工业遗产和工业博物馆的摸底调查旨在更好传承工匠精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