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历时五年,陕西省文物工作者完成了唐代顺陵、桥陵、乾陵石刻的考古调查及保护修复处理,并于三月十八日进行了验收。有关人士称,该项目的实施,旨在更好地保护珍贵的唐代帝陵石刻,使陵园历史环境风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陕西唐陵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瑰宝,由于自然因素(如温度、湿度、酸雨、生物等)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长期遭受着严重的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大部分石刻保存现状堪忧,如表层物理、化学、生物风化明显,...
2009年1月16日,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举办首届文物科技保护交流会,特邀陕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玉虎教授(博士生导师)、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周铁研究员、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文保系主任王丽琴教授、陕西考古研究院杨军昌研究员(文物保护研究部部长)和张蕴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李旭祥教授和中科院地球环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曹军骥教授进行学术交流。 交流会由中...
经过精心修复,古丝绸之路沿线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出土的400多块病害缠身的画像砖,如今已重新焕发了生机。 记者从承担具体保护修复工作的敦煌研究院了解到,经过保护人员历时两年多的努力,418块病害缠身的画像砖得到修复,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模糊不清的砖画面经修复后,画面清晰可见,脆弱的颜料层强度有较大提高,断裂画像砖的粘接画面更完整,增强了观赏性。 甘肃省文物局日前组织专家组对这一修复项目进行了验收...
三原县城隍庙,现在为陕西省三原县博物馆所在地,位于县城内东大街,始建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复修,占地面积11024平方米,建筑面积4466平方米,是陕西省现存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在庙门前的照壁南面有高13米、重逾1万公斤,造型精美的铸铁旗杆一对。但是,在今年的5.12汶川大地震中,西面的一杆铁旗杆不幸倒塌,碎成千余块碎片,当地政府和群众十分惋惜,希望有保护...
5·12汶川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温总理十分关心都江堰古建筑群的抢救保护工作,曾先后三次来到都江堰视察灾情。2008年9月2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来到都江堰市,视察了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二王庙的灾后抢救保护修复工作。 温总理先后视察了受灾严重的二王庙后山门、前山门、大殿及整个二王庙抢救保护清理现场,详细询问了二王庙受损情况。陪同总理视察的清华大学教授、二王庙灾后抢...
2008年8月1日,国家文物局在四川成都组织召开了四川灾区受损文物对口支援项目“认领”会。参加这次会议的单位主要由国家文物局邀请,我中心有幸成为受邀单位,尹申平主任带队前往“认领”。这次对口支援会议涉及的地震受损文保单位共有45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其余全部为省保单位。 西安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积极相应国家文物局的动员和...
在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保护修复现场将首次对外开放。通过预约,游客可以近距离观摩壁画保护修复的现场和细节。 记者11日从敦煌研究院了解到,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向游客介绍洞窟壁画保存现状、保护原则、保护方式,提高公众对莫高窟文物的保护意识。 莫高窟计划开放的是正在进行壁画保护修复的第44、98窟和由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合作完成...
2008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单霁翔在北京主持召开了《 “5&S226;12”汶川大地震四川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修复规划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审核会议。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张柏、董保华以及国家文物局各司、室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专家组由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清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北...
中国现存最大的驿站——鸡鸣驿,经过近两年的保护修复,目前已向游人开放,成为北京周围一处独特的风景。 驿站是古代传递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和休息的地方。鸡鸣驿位于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山下,距北京100多公里。鸡鸣驿成为驿站始自元代,是北京通往西北的重要中转站,直到1913年北洋政府撤消全国驿站、开办邮政局,鸡鸣驿才结束了作为驿站的功能。 鸡鸣驿现存驿城近似正方形,高11米,周长近两公里。城内还存有17座...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合作对吐尔基山辽代贵族彩棺进行保护修复,截至2007年年底第一期保护修复工作已经结束。此次合作为期3年,于2007年8月开始开展工作。 2003年3月,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在采石过程中发现一辽代贵族墓葬,文物工作者对其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时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的辽代彩棺极为罕见。吐尔基山辽墓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吐尔基山辽代彩...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日前圆满完成白帝城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白帝城博物馆所于2005年抢救性发掘出土了一批战国、西汉时期的残破青铜器,尚可分辨出錞于、熏炉、甬钟、鼎、盘、钲等器物。2006年,白帝城博物馆委托重庆市文物考古所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保护修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按照专家制订的修复方案,采用机械整形、玻璃钢补配和焊接相结合的方法,对22件严重锈蚀、残损的青铜器进行修复保护。日...
甘肃各地文博单位馆藏的近300件病害缠身的珍贵青铜器日前完成保护修复,开始公开展示。 此次得到修复的近300件珍贵青铜器,其中许多是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修复内容包括器物表面清理、有害锈去除、器物整形与补配、表面封护等。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参与了保护修复过程。
乾陵博物馆与文物保护专家对乾陵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壁画和彩绘文物进行修复保护,经五年来的努力,使受微生物侵害、风化等严重受损的壁画和彩绘文物大部分恢复了原样。 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两墓前后墓室穹顶现有保存较完整的天像图、抱鸡图、内侍图、仕女图、仙鹤、花卉、云彩、山岭、藻井画等原始壁画。彩绘文物有骑马胡人俑、骑马击鼓俑、骑马吹箫俑、贴金彩绘武士俑、塔式罐等。出土十几年来,这些文物发生了多种病害...
6月28日,福州三坊七巷老宅里的老人在清理家具准备搬迁。 近日,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修复保护工程全面启动,福州市将投资30亿元全面修复三坊七巷的古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占地40公顷,拥有268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被建筑界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甘肃各地文博单位馆藏的近300件病害缠身的珍贵青铜器日前完成保护修复,开始公开展示。据调查,目前甘肃仅亟待保护修复的各类青铜器就有800余件,此次完成修复的是其中一部分。 记者日前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此次得到修复的各类青铜器近300件,其中许多是国家二级以上文物,修复内容包括器物表面清理、有害锈去除、器物整形与补配、表面封护等。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专家参与了保护修复过程。 甘肃省是中华文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