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期,珍贵书画文物展出应接不暇。九月至十二月,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展出了“传世巨作”《千里江山图》和《江山秋色图》,吸引大量游客到此一睹“尊容”。 殊不知,同一时间段,台北故宫也上演了一场视觉盛宴:“国宝的形成——书画菁华特展”。这是台北故宫的年度大展,在此次特展上,东晋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唐人《宫乐图》、北宋徽宗《穠芳帖》、大理张胜温《画梵像》等台北故宫“压箱...
明代“大明宣德年制”款方型铜炉、粉彩花口碗、金漆木雕窗花……165件文物被拱北海关查获,由珠海市博物馆收藏保管——这个发生在今年盛夏的场景,是近年来我国加大对文物违法犯罪打击力度的一个缩影。 受国务院委托,文化部部长雒树刚23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作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2013年以来海关共查获非法进出境文物1.2万余件。 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和生命线。记者调...
12月23日,受国务院委托,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文化遗产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表示,我国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5年来累计完成可移动文物修复和博物馆藏品预防性保护项目1000余项,修复文物4万余件。 雒树刚说,我国提升考古发掘保护能力。2013年以来共实施考古发掘保护项目3000余个,取得重大发现。全面推开古籍保护工作,加强古籍修复中心建设,已累计修复古籍超过270万叶。 ...
玄览——书画夜场推出三十七件精品书画,包括丁云鹏《洗象图》、吴冠中《瀑》、林风眠《荷塘》、沈周《仙桂图》、张瑞图《行书书法》、尹秉绶《自作诗四条屏》、《隶书清爱之庭》、何绍基《隶书兰生有芬》、沙孟海《行书曹孟德诗对屏》、龚贤《楼台湖滨明月新》、王原祁《春岭松雲图》等等,涵盖古近代至当代诸大家书画名品之作。值得一提的是丁云鹏《洗象图》,堪称其艺术生涯的扛鼎之作,由其边跋更可见证清代书法家王文治与高旻...
饱经沧桑的山西大同阳高明长城。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12月22日,国家文物局2017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了2017年文物国际交流合作情况及文物督察的相关情况,并公布了2017年长城执法专项督察“回头看”的检查考核情况。此前,“长城上生火做饭”、乱刻乱画等不文明行为曾屡见报端,长城该如何保护?这些不文明行为如何遏止?对此,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回应。 长城执法督察“...
12月22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办公室主任解冰在北京表示,将加强与文化遗产大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官方合作,构建稳定、多维的政府间文化遗产合作网络。 中国国家文物局第四季度例行发布会22日在北京举行。解冰在发布会上介绍了2017年度的文物对外交流合作相关情况。 他介绍,中国目前在柬埔寨、乌兹别克斯坦、尼泊尔、缅甸等国实施了文物援外项目,这些都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历史遗迹...
2017年12月21日,著名书画家刘剑现身中央电视台,全程参与了由著名主持人朱军主持的2017特别节目《温暖2017》的录制,刘剑老师从事书画创作20余年,其书画作品雅俗共赏,自成一格,此次亲自参与央视节目的录制,刘老师精心创作了书法作品《美不胜收》赠送节目组,并与朱军合影留念。 刘剑,广西南宁人。习书画20余年,现为广西书协、美协会员,...
12月22日,国家文物局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介绍了2017年我国对外文物交流和文物督察安全相关工作。 国家文物局办公室(外事联络司)主任解冰在发布会上表示,2017年,文物对外交流工作紧密围绕元首外交扎实开展。3月19日,习近平主席与沙特国王萨勒曼共同出席了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和沙特民族遗产总机构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承办的“阿拉伯之路”展览。4月10日,习近平主席...
2017年12月22日下午二时许,“山水清音——陆俨少精品书画展”开幕式在杭州国画院举行。本次展览由柏融艺术与商会网品得艺术二家合力举办,力图为观者构造一个“精”与“真”的艺术世界。作为“柏融艺术”的开山首秀,这场五年未有的盛会囊括了此位著名海派山水画家,不同创作时期的立轴、册页、扇面等五十二件书画佳构。同时,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山水清音——陆俨少精品书画集》将于展览结束后期出版发行,欢迎订阅...
周朝辨华夷,大秦首一统,大汉威远扬,盛世归大唐。自古以来,地处中原的陕西备受帝王青睐,周秦汉唐四大王朝都曾在这里定都,也留下了无数历史文化瑰宝。本周由央视综艺频道(CCTV-3)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将开启陕西历史博物馆专场,从170万件展品挑选出三件独具代表性的国宝——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杜虎符、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这三件国宝将在马苏、刘奕君、郭涛三位“国宝守护人”的精彩演...
12月23日,沈阳故宫博物院举行“灵动妙笔”院藏动物画展,39幅精品文物画作集中亮相。 沈阳故宫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为清朝初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宫殿,距今近400年历史,于2004年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为庆祝新年来临,此次所选画作均为寓意吉祥的明清及近现代名家佳作。在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开派人物林良的《墨笔雪梅四喜图》中,梅花初绽,白雪覆枝,4只喜鹊相拥栖...
图为莫高窟61窟压面图。高启安 摄 历经十多年时间,由敦煌遗书和敦煌壁画中挖掘整理而出的古老“敦煌菜”,渐成丝路上的“香饽饽”。为加速敦煌石窟中更多美食“原汁原味”的回归现代餐桌,近年大量缺少系统记载的菜品尝试拓展研究领域,追溯“原始配方”。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杨秀清长期从事敦煌饮食文化的系统研究。他近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透露,随着对敦煌饮食文化研究的深入,目前研究范围扩大到了...
12月20日,记者从北海市文物局获悉,北海近代邮电历史陈列馆有望在年底完成陈列布展。 为充分挖掘北海历史文化资源、开辟北海近代历史文化系列博物馆旅游线路,2014年北海市政府决定在北海建筑旧址上建近代中西文化系列陈列馆。其中,近代外国领事机构历史陈列馆(建于英国领事馆旧址)和近代洋行历史陈列馆(建于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已于2016年5月1日开放。 2016年12月30日,近代邮电...
资料图:11月19日,拍摄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韦氏铜鼓铸造厂的“世界最大铜鼓”。该鼓鼓面直径6.68米,高度2.86米,重50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铜鼓。杨志雄摄 12月24日,广西民族大学介绍,该校相关课题组将对中国和东南亚出土及传世铜鼓进行全面调查,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建设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服务平台,对铜鼓及铜鼓文化进行数字化记录。 广西民族大学当天举行《中国—东南亚铜鼓数字化记...
走进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的徽派雕刻博物馆,记者的目光顿时被一排排精细的门楼木雕、历经岁月斑驳的石雕和纤毫毕现的竹雕所吸引。 徽派雕刻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主要有砖雕、石雕、木雕和竹雕几种艺术形式。徽派雕刻博物馆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派竹雕传承人洪建华于2013年筹建,2017年正式开放运营,并于10月底举行第67届世界小姐巡游和体验活动,向全球126个国家的来宾展示了徽派雕刻。 ...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