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每周日晚在央视三套播出的大型电视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受到此间学者关注。从2017年年初的《中国诗词大会》到年末的《国家宝藏》带动的收视热,引发学界思考:除了诗词、文物,还有哪些可以挖掘的文化宝藏可以通过雅俗共赏的方式火起来? 在北京大学举行的“跨学科视阈下文化节目的创新传播探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节目研讨会”上,专家建议,建筑、书画、民乐,也可借鉴类似的形式加以弘扬普及。 ...
刚刚入选“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湖北苏家垄周代遗址近日公布考古发现,进一步揭开“曾国之谜”的面纱。在这一处包括墓地、居址、冶炼作坊的曾国大型城邑中发现大面积的冶炼遗存与厚重的青铜器,特别是多件“芈(mǐ)”姓青铜器,提示主墓主人为曾国最高统治者及“芈”姓夫人,同时还原《芈月传》传奇史事,并反映曾国与早期楚国的联姻关系。 苏家垄大型周代遗址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坪坝镇。考古结果显示,苏家垄...
记者17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7年该所继续对甘肃庆阳市宁县石家墓群东侧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6座,随葬品组合上以铜礼(容)器、车马器、棺饰组合、墓主人近身之物为主,这为了解东周时期棺饰制度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材料。 期间发现一大批铜器,其中铜礼器涵盖食器、酒器、水器等,其中2座未被盗掘墓葬皆为7鼎,墓主人身份或可接近国君等级。另外1件铜鬲口沿处发现铭文,目前已释...
中国与孟加拉国的友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古代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两国人民相知相交的纽带,中国高僧法显、玄奘西行取经,孟加拉国高僧阿底峡赴华传教,为双方文化交流开启了先河。如今,两国围绕阿底峡高僧等的考古研究让这段历史更加清晰,丰富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内涵,增进了两国民心相通。 阿底峡出生于多年前,出生地在现孟加拉国的孟什甘杰县(古时地名毗诃罗普尔)。1042年,阿底峡应邀到西...
2017年12月26日,“甲骨收藏与绝学振兴”高峰论坛在故宫博物院敬胜斋召开。该论坛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共同主办。 论坛开始之前,主办方首先举行了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发布会。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发布会上表示,故宫博物院作为此次申报“世界记忆名录”的11家甲骨收藏单位之一,收藏甲骨约22000片左右,数量居世界第三位...
1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北京举行。论坛揭晓了2017年中国考古新发现的6个入选项目,即新疆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山东省济南章丘区焦家新石器时代遗址、福建省明溪县南山遗址、湖北省京山县苏家垄周代遗址、河北省行唐县南桥镇故郡东周遗址、吉林省安图县宝马城金代遗址。此外,蒙古国后杭爱省和日门塔拉匈奴城址获评国外考古新发现项目。 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区内发现的...
记者16日从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获悉,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2017年在王建新教授和梁云教授的带领下在乌兹别克斯坦拜松市拉巴特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属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游牧文化,并调查了塔吉克斯坦贝希肯特谷地的同类墓葬,此类遗存分布于北巴克特里亚地区。 公元前2世纪,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全线贯通。古代月氏西迁...
记者从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官网获悉,近日,黔江区政府公布了全区5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加强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完善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四有”建设工作。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确定各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也明确了责任单位。 比如,文峰塔的保护范围为塔所处的整个天然石基础...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17日在北京的一场演讲中回顾了故宫的2017年,也给故宫的未来发展提出了目标。他当日透露,故宫将于今年5月1日开放位于南大库的家具馆,未来紫禁城开放面积要超过85%.提及去年引发游客排队的“千里江山”特展,单霁翔表示要打造“不排队的故宫博物院”。“故宫要办好的展览,人们有对文化的需求,我们不能抽风式地偶尔办一个。” 故宫医院运行一年:在研究修复唐卡 故宫文物...
秦人来自哪里?如何迁徙入主中原?秦文化怎样形成及变迁?十余年来,中国多家文博单位联手对陕西、甘肃及宁夏境内进行了持续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解开了一系列被众说纷纭的秦人历史谜团。 作为这一项目的发起单位,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王辉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通过联合考古,目前对于秦文化的形成及变迁有了更早的认识;确定了秦人本是东方民族,西迁到甘肃东部,为周王室守卫西陲;...
记者16日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由该所牵头的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去年两次对甘肃天水市甘谷县及武山县境内的遗址进行调查,共发现遗址95处,这明确了秦文化遗址的边界,证实渭河上游地区存在较多秦文化遗址的事实。 据了解,在95处遗址中,甘谷县发现以史前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周秦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历史时期遗存为主的遗址共45处;武山县发现包括以周秦遗存为主的遗址、以寺洼遗存为主的遗址、以...
1月16日,省文物局组织专家组一行赴湖州对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源洪桥维修工程进行验收。 验收组一行实地查看了源洪桥的修复情况,并现场拍照作对比论证。在随后召开的验收会上,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分别做了工程情况介绍,并回答了验收组的相关问题。经过讨论,验收组认为源洪桥维修工程符合文物维修要求、契合维修方案设计,验收予以通过。专家组希望湖州文物部门做好源洪...
缙云县潜明水库文保建筑搬迁工程,内容包括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松岩百廿间” ,文保点“胡氏宗祠”、“ 廿四间”三幢清代建筑的拆卸、搬运、组装复原,及其他相关配套工程。三幢建筑总面积为8160平方米,整体搬迁到离壶镇镇松岩村20里路程的壶镇镇团结村。施工单位于2017年12月5日正式进场施工后,工程建设稳步推进。首先完成了房屋拆卸前的大量基础工作。其次对松岩百廿间建筑有序进行拆卸,并将拆卸后的建筑构件分...
墓砖上有疑似“右三”字样 昨天,永嘉县瓯北珠岙村千年古墓清理工作基本结束。据介绍,在古墓中发现了出自唐代的瓷器碎片,墓室还存有壁龛。 该墓深约3.3米,最高处约1.4米,宽约1.5米。在墓室前端发现多个陶瓷碎片,经工作人员初步勘查,这是唐代的陶瓷碎片。此外,整个墓室一共有12个壁龛,在墓室左右两边的墓砖上,有数块墓砖上还印有疑似“右三”字样。 古墓墓主究竟是谁?壁龛做什么用的?“...
翰墨飘香歌盛世,丹青亮彩写华章。1月15日,“墨赞良渚——浙江书法名家助力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活动举行。中午时分,浙江省书协主席鲍贤伦率领23位书法名家走进良渚古城遗址,不禁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 跟随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漫步在良渚古城遗址,放眼望去,绵延的良渚古城墙,历经5000年沧桑,如今仍依稀可见。以良渚古城为核心的遗址公园,已被浩淼葱郁的果园所覆盖,与良渚古城墙的千年遗迹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