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玉器的生产制造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仅在认识玉料方面有一个从不自觉的发现、使用到有意识地寻找、选择的过程;而且在制造技术、形态选择上也都有觉悟、提高、进步的痕迹,涉及到人类知识不断丰富、完善的许多方面。比如在选料上,与矿物学、矿藏学、采矿学发生联系;在琢磨技术上,玉器受打制石器、磨制石器早期琢玉工具的影响;在形态及造型上,玉器受同时代的易于制造的诸如陶器、石器、骨角牙蚌木器以及“肖生”形状的制约。...
中国人对玉,一向有着特殊的尊爱之情,从而延伸发展出一种优秀而古老的玉石文化。 中国最早为“玉”定义的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之方也。” 事实上,《说文解字》除了点出“美”,更强调光泽、透明度、声响等物理特性,以区别玉石。中国历代玉器温润圆熟,晶莹剔...
自古以来世界各地的人们就对大自然产出的珍宝玉石钟爱有加。西方人喜欢钻石宝石,东方人偏好翡翠玉石,而且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给各自喜爱的宝玉石赋予了各种美好的寓意和寄托,但是历数古今中外唯有中国人将自己喜爱的玉石和‘德’联系起来,形成了中国文化中独有的‘德玉’文化。 玉的‘九德’ 管仲提出玉有‘九德’。《管子·水池》一书中说:‘夫玉之所以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在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的曙光到处闪耀,以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较多,典型器有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
玉石被人们发现和使用,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根据田野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就有大量的玉石器出现,特别是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安徽凌家滩文化、薛家岗文化黄家堰遗址出土的玉器,代表了中国史前玉器制作的最高成就。笔者在这里仅就玉器中的玉璧的渊源,用途以及如何鉴定。谈谈个人的看法,敬请同好者指正。 在未谈到玉璧的具体情况之前,为了加深对玉璧的认识和理解,我想在这...
上好的翡翠,目前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在世界珠宝习俗中,人们还把翡翠定为五月的诞生石,为善良、热情之石。翡翠产于缅甸及中缅边境地带,大量输入中国是清中期以后的事情。但从文字记载及出土实物记录看,翡翠的出现时代还要早得多。 翡翠,自古以来就以深邃晶莹的质地,蕴涵着神秘东方文化的灵秀之气,有着“东方绿宝石”的美誉。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古人用两...
最早的玉器工艺是从磨制开始的,并非后来的既雕既琢。远古先民们在磨制细石器的基础上打造出了玉器这一特殊工艺,在漫长的过程中逐渐对材质有了更多的认识,能区分和识别美和不美,同时磨制技术有了改良和提高,对“美石”的加工更为认真和细致。“穿孔”技术划分了新与旧两个时代。当时,孔是磨出来的,“穿孔”技术的出现是“巧”的最早体现。在这些前提下便产生了玉器,由此进入了一个玉器时代。据实物考证,我们能见到的早期玉...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七夕节,去年国务院已将其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肯定其悠久的历史和蕴含的文化因素。七夕节的中心文化内涵是由牛郎织女神话故事引发出来的情结,它从萌始到形成、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华大地上也形成多彩多姿的七夕民俗文化,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情趣。 一 牵牛和织女是自然天象中的星宿,但从先秦时期就已将之拟人化。《诗经·小雅·大东》中已出现了对银河和...
汉画像石中,神话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女娲的图像又是一个得到普遍表现的题材,全国所有汉画像石分布点都可以发现女娲的图像。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一个大神,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我国早期的史籍中,几乎每部都有关于她的文字记载,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料。不过,与先秦的史籍相比,女娲在汉画像石中的表现有了一些变化,她很少以独立神的形象出现,而更多的是与伏羲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而且在与伏羲...
炎帝与黄帝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鼻祖,世世代代受到海内外华人子孙的普遍崇敬。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关炎帝与黄帝的传说,真实地记载了我国古代先民在与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所走过的文明里程,而炎黄精神、炎黄文化已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炎帝与黄帝已经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被历史所认同。在弘扬中华文明的今天,我们有必要重温炎黄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所具有的历史地位。而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封...
过去,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各种造型不同、材质各异的器具默默地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给人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造型、装饰及技艺体现着中国人的智慧和营造生活的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部分。如今,这其中许多平凡的器具正在慢慢地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的已经很难找到了,有的虽然幸存下来了,但它们或是已经进入博物馆,或是被私人爱好者收藏,虽然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却已是另外的方式了。 无...
哈尼族被称为“雕塑群山的子民”,是一个被生活和苦难磨砺成艺术品的民族。多少个世纪以来,他们在群山中雕塑的梯田,犹如山神的脸谱,优美而庄严,堪称世界奇迹。 在云南亚热带山区,梯田蔚为壮观,呈长条环状的水田绕山而行,从山脚到山顶,埂回堤转,重重叠叠。站在山脚,水帘飞瀑,云雾升腾,道道田埂犹如天梯直抵云端;站在山顶,林涛阵阵,细雨蒙蒙,那大者数亩之广,小者形如澡盆的梯田随山起伏铺天盖地;而游动...
田兆元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 200062) [提要] 关于炎帝的称谓有多种模式,主要与神农氏和蚩尤氏存在关联。对于炎帝的不同称谓,体现出不同的价值观念。炎帝神农氏为一系,炎帝蚩尤氏为一系,是炎帝文化的杰出代表。所谓炎黄之战,所谓黄帝战蚩尤乃汉代政治文化的影响所致。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改变了汉初以蚩尤为宗的炎帝文化本色,但炎帝文化的内在力量与影响,与黄统展开了长时间...
20世纪即将降下帷幕的时候,人们清楚地看到,由于社会发展变革速度加快,中外及各民族文化的频繁接触与传播,新事物层出不穷,包括民俗文化在内的文化事象正发生种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异文化间出现了大量的互动和转移。 面对着这急剧变迁中的文化,民俗学研究不得不调整其思路并不断扩展研究领 域。一些资深民俗学家首先就新旧民俗研究用力的倚重做出了自己的反应。钟敬文指出,新旧民俗都要研究,但重点应在乡村、在...
一、古神话的起源与原始文化 有关神的故事、有关以神的名义传下来的世界万事万物之起源的故事,可谓是神话的一个属性。神话用自己的故事解释着宇宙的诞生、国土的形成、天地间的区分、生与死的起源……等等。不容置疑,神话是人创造的。但是,这与神话是由神来创造、由神来传于世界的这一命题并不产生矛盾。因为,当人们创造出一个神话的时候,他们深信神应该是这个形象的。 我们不能认为神话只不过是原始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