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建康作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曾一度领先于东亚及东南亚各国都会,与古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430年,诃罗陁国使臣来到建康,在国书中如此赞叹建康城:“城郭庄严,清净无秽,四衢交通,广博平坦。台殿罗列,状若众山,庄严微妙,犹如天宫。”然而,由于隋灭陈后对建康城的“平荡耕垦”,其城池和宫室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南京是一座典型的“叠压型”古都,历史上的新城总是在旧城的基址上建...
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近日在三亚联合启动建设深海考古联合实验室,以发展我国深海考古技术为主要攻关方向,共同开展深海水下考古工作,致力于提高我国水下考古综合能力。 该实验室计划利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所具备的精细测绘、探测和取样作业能力展开中国深海水下考古。 据悉,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勘探发掘,唐代宗元陵取得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考古工作者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下宫1号建筑基址,是目前考古发现的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代陵园建筑基址,对研究、复原唐代的宫殿建筑具有重要意义。 “唐陵大遗址保护项目始于2006年,在唐代宗元陵发现的神道石刻和下宫建筑遗址,可以说是近年来在唐代帝陵保护中取得的重要收获。”主持发掘的陕西省...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持续两年的考古发掘,近日在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遗址发现了距今约4500年的龙山时代房址12座、灶址2座、夯土城墙2段、灰坑23座、瓮棺墓1座、灰沟3条,并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玉器等文物。 芦山峁遗址整体地形呈“山”字形,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从遗址出土...
2月4日,记者获悉,南昌市政府近日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建设初见成效。建设完成万寿宫博物院,尽快完成省博物馆现馆址的改造并交由市博物馆使用,推进县(区)级基层博物馆新建或改造。 启动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申遗工作 据悉,南昌将建立健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完善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记录档案,...
2018年1月31日下午,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人类语言学博士文少卿受邀在中国社会考古研究所八层多媒体会议室做题为“200mg骨粉能告诉我们什么?”的讲座。讲座由社科院考古所袁靖研究员主持。 讲座现场 文少卿博士首先对古DNA研究的发展简史进行了回顾。他将古DNA研究按时代和研究内容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4年...
今天早上,考古学家宿白先生不幸离世,享年96岁。从早上看到杭侃教授发来的信息,我就无法安心做其他事情了,不时翻阅着宿白先生留下的各种著作: 《白沙宋墓》,文物出版社1957年第一版,2002年再版,三联书店2017年新版。 《中国石窟寺研究》,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文物出版社1996年出版。 《唐宋时期的雕版印刷》,文物出版社19...
记者2月1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该省富平银沟遗址发现了宋至元时代的居民区。文/田进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介绍,银沟遗址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城区东北角,总面积达2.3平方千米,遗址区堆积较厚,分布有大量的陶瓷器碎片。目前,发掘揭露出宋金时代道路1条、房址3处,唐代陶窑3座、水井3口,宋至元代壕沟2道、踩踏面1处,有灰坑104个,出土遗物包括大量的陶器碎片、少量瓷片、青...
青釉熊形灯 三国吴,高11.5厘米,口径9.5厘米,中国历史博物馆藏。似兽形器,由灯盏、灯柱和承盘三部分组成。灯盏敛口钵形,外壁划有三道弦纹。灯柱是一幼熊蹲坐在承盘中心,前足扶头,后肢紧缩,头顶灯盏。承盘折沿直壁,平底。幼熊着衣,衣上刻有布纹,如宠物,温顺可爱。通体施青釉,釉色土黄,胎体灰白。整个器物造型生动别致,比例和谐,既美观又实用。 唐代青瓷以南方的越窑青瓷生产规模最大,质量最好...
直口斜肩,施青釉,扁圆腹,下有三兽首足。腹背有夔龙提梁,肩部一端贴兽首形流,流为浅孔,与器腹不通,纯作装饰,另一端贴饰一兽尾与之对应。圆形顶盖子口,半圆形钮,周围饰有两周“S”形纹。口沿至肩部划有重复的水波纹,其间以五道弦纹相隔。纹样繁而不乱,整体造型美观,工艺精巧,仿同形铜器,形象逼真。 真正成熟的青瓷于东汉晚期出现。这种青瓷首先发现于浙江上虞县小仙坛。东汉青瓷通体施釉,釉层明显加厚,有较...
青花斗艳,美瓷如人。说起青花瓷,藏家们总会滔滔不绝。它集艳丽与素雅于一身,如此相冲的两个词汇体现在青花收藏品上,却显得如此和谐。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下烧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 青花瓷纯古浑厚,它着色单纯、落笔素净,大都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晕染,图有栖鹤游凤、高人对弈、美人抚琴、牧童弄笛,叶石相依、花草相亲……...
从制瓷艺术的角度,如果说汝窑器物以其釉色的美丽动人使人流连倾倒的话,宋代青瓷器皿中的哥窑瓷器,则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的另一面目—瓷釉的裂纹美而别开生面。 哥窑在过去也被列入宋代的五大名窑,但未见于宋人的记载。较早涉及哥窑并且点明其时代的是明嘉靖五年(公元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编》一书,内中有这样的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
北宋定窑白瓷无疑是白瓷中的“大宗”,而究竟这一千古美瓷又是以怎样的艺术特点征服世人的呢? 艺术因为独特而伟大,定窑白瓷也不例外! 1、泪痕 泪痕是指瓷器表的流釉现象,定瓷流釉往往呈条状,宛如垂泪,故称泪痕。泪痕现象仅见于北宋定窑器,唐至五代定瓷并无此特征。唐代定瓷釉薄而洁白,胎釉结合十分紧密,无流釉现象;北宋则凝厚而泛黄,釉内气泡大而多,釉层在烧结过程中随器垂挂流淌,形成泪痕。 ...
品种 定窑产品以白瓷为主,也烧制酱、红、黑等其他名贵品种,如黑瓷(黑定)、紫釉(紫定)、绿釉(绿定)、红釉(红定)等,都是在白瓷胎上,罩上一层高温色釉。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还有北定、南定之分。北宋之前,定窑窑址在北方...
定窑 产于定州境内(今河北曲阳涧磁燕山村),故名。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继唐代的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因该地区唐宋时期属定州管辖,故名定窑。定窑原为民窑,北宋中后期开始烧造宫廷用的瓷器。 工艺特色 据《曲阳县志》载,五代时曲阳涧磁已盛产白瓷,官府曾在此设官收瓷器税;但据调查,早在唐代这里已烧白瓷;至宋代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