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蔡显良(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十朋(1112-1171)在这首《不欺室三字参政张公书也笔力劲健如端人正士俨然人望而敬之因成古诗八韵》一诗中提到三位著名书法家,其中一位是本朝蔡襄,其他两位一是唐代的颜真卿,另一位是徐浩。南宋后期的岳珂在《徐浩谢赐书帖赞》中亦云:“本朝观浩之书,又皆以为绝伦。”并非仅仅岳珂本人认为徐浩书法很好,而是满朝士人“皆以为绝伦”。...
赵伯澐墓部分出土文物:①对襟双蝶串枝纹绫衫 6月8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黄岩区政府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在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发掘了距今800余年的南宋赵伯澐(赵匡胤七世孙)墓,该墓被证实是我省第一个完整发掘的南宋古墓,也是黄岩继1987年灵石寺塔(北宋)落架大修考古发掘以来最大的考古发现。 专家介绍,近年发现的浙江南宋棺木,保存完好至今的共有3例,分别是武义徐谓礼墓、余姚史嵩之墓和黄...
近年发现的浙江南宋棺木,完好保存至今的,共有3例:武义徐谓礼墓、余姚史嵩之墓、黄岩赵伯澐墓。前二者均遗憾遭盗掘,没有留下什么有价值的文物。今年5月,浙江省台州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一位村民的报警,使得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赵伯澐古墓重见天日。极为珍贵的是,经现场考古发掘发现,该墓未遭盗掘,具有重要的考古价值。 5月4日早上,受浙江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技术部主任郑嘉励前往现场指导墓葬清理工作...
今年五月,在黄岩屿头乡前礁村发现了一处古墓,经鉴定这座古墓是距今800年的南宋赵伯澐墓。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古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堪称“宋服之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5月2日,黄岩区文广新局接到屿头乡政府报告,称屿头乡前礁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一处古墓。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第一个环节及时发现报告,把这个墓...
“村里南宋吏部尚书薛良朋墓的一对石狮被盗了!”天刚亮,这个消息就在瓯海区丽岙街道霞嵊村流传。经过5天的侦查,瓯海警方于5月29日成功告破此案,并揪出了参与盗墓、运送的赵某甲、涂某等五人团伙。目前,被盗的石狮已被追回。 古墓石狮神秘失踪 瓯海区丽岙街道霞嵊村妇女主任左女士是薛良朋墓的“看守者”。5月24日一早,她像往常一样巡视墓园时,发现位于墓园口的一对石狮不见了。“我昨天看过都...
正在平潭海坛海峡进行的水下文化遗址摸底调查又有新发现,已确认南宋和元代两处新的沉船遗址。除了出水的龙泉窑瓷器,还在南宋沉船遗址中首次发现古代建筑材料。 此次摸底调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组成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队联合开展,从5月21日开始,为期一个月。 6月1日,记者跟随平潭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队来到小练岛周边海域,他们将进行水...
居民翻建民房,竟挖出一处新的古窑址。昨日,晋江磁灶蜘蛛山一处古窑址堆积层面世,泉州市考古队清理出一批数量可观的古瓷标本,年份跨越宋朝至清代数百年。瓷种包括黑釉瓷、绿釉瓷、青釉瓷等三大类;器型从碗、罐、盏,到壶、炉、盘。出土物中的青釉瓷系土龙泉窑瓷,与2007年时发掘的“南海一号”沉船上的瓷器相吻合,绿釉瓷则与伊斯兰文化有关。专家认为,这些海丝外销瓷标本再一次印证了古代泉州“海丝”的繁荣。 ...
官窑贯耳瓶 宋代官窑瓷器最早是在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官府窑场中烧造的瓷器。作为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之一,官窑以烧制青瓷为主。 传世极少为世所珍 对于北宋官窑的记载,南宋•顾文荐在《负睻杂录》中曾提到“宣政间(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
年龄800多岁的达州“南宋鸿钟”,终于结束风吹日晒和被酸雨侵蚀的日子,拥有自己的“家”了。 16日,记者从达州博物馆获悉,为更好地保护这个达州市的国家一级文物,达州市文体广新局正在按照《达州博物馆鸿钟保护亭建设施工方案》,为它建一个保护亭。亭子建好后,施工方还将利用景观灯等辅助设施,将其打造成达州西外城区又一地标文化景点。目前,达州市文体广新局已向市政府报告请示,将修建鸿钟保护亭事宜纳入...
如果问大多数人对契丹有着什么样的印象,估计很多人脱口而出的第一反应就是金庸笔下《天龙八部》里的萧远山父子,整本书最大,也是直到最后才破的局就和萧远山父子有关。虬髯善骑,还有胸口那个文着的狼头,都给了很多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这种想象空间也正是来源于我们正史上对这个民族以及其文化只剩下只言片语——契丹文化崛起和消亡都很快很猛,甚至流传于骨血之间的文化脉络也由于文字的断代缺失而几近于无...
崛起于塞北草原的契丹,是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建立的王朝在中华大地纵横驰骋了两百余年,在创造一个个辉煌,留下一个个谜团后,突然消失得杳无踪影。 5月13日,由内蒙古博物院和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神秘的契丹——辽代文物精华展”将在南宋官窑博物馆名窑传承馆开展,展期三个月。 想探索契丹文化的朋友,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这次展览共...
《四梅图》局部 南宋 扬无咎 纸本墨笔 纵37.2厘米,横358.8厘米 扬无咎(公元1097一1169年),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江西南昌人。他自称为汉代扬雄后裔,故其姓氏纵扌不纵木。扬补之善画水墨梅竹、松石、水仙,笔法清淡野逸;能作白描人物,师法李公麟;亦能书法,兼工诗词,著有《逃禅词》。
《出山释迦图》简称《出山图》,是道释人物画中比较重要的绘画题材之一,描绘释迦牟尼发心悟道之后重归人世的情景。历史上不少画家都曾创作过这一题材类 型的绘画作品,塑造出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释迦牟尼悟道出山形象。南宋著名画家梁楷所作《出山释迦图》,即是这一类绘画题材的作品,描绘了释迦牟尼苦修悟道后 从山洞崖壁间走出来的一刹那情形,瘦骨嶙峋而又鉴定从容的神色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在《出山释迦图》创制...
挖掘出来的两个石人 村里保存的民国时的《禁山谕碑》 “我们那里发现了石人石兽,请你们去看看有没有价值。”4月21日,绍兴上虞丰惠镇南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来到上虞区史志办和区文物管理所,称村里发现了古墓,请求上虞区里的专家去看一看。 南源有古墓,当地一直有这个说法,究竟是传说还是确有其事?上虞区文管所党支部书记、研究员王晓红和区史志办工作人员王伯安当天冒雨赶往南源村。 在南源村王牌岭...
【摘要】通过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探讨了宋高宗与孝宗时期德寿宫的范围与格局,并以傅伯星先生所绘的想象图为蓝本,结合南宋时期特有的建筑园林文化以及个人想象,做出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平面图,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德寿宫后苑的园林景观,以期供今人想象德寿宫曾有的亭台楼榭。 【关键词】南宋 德寿宫 遗址 后苑 园林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BZX119);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2YJC76003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