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25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南昌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保护工作进展顺利,百余件青铜器已修复完成,出土竹简加固完成,正在等待文字释读。 记者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青铜器修复实验室看到,一批已修复完成的青铜器正在等待移送文物库房。青铜器整形修复专家、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陈仲陶说,文保工作者主要通过整形、焊接、着色等工序,使青铜器文物达到展陈效果。目前,已完全修复的青铜器为80多件,仍有2...
23日,记者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青铜器、漆器和竹简的相关修复和研究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已有100多件青铜器修复完成,这些青铜器包括编钟、博山炉、连枝灯、铜鼎、铜壶等,在完成修复工作以后,这些青铜器将补充进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中,与广大市民见面。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大量漆木器当中,竹简是最为核心的文物之一。记者在...
青铜器修复资料图 就在今年年初,一部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成为“网红”,该片梳理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流,揭秘了北京故宫世界顶级文物“复活”技术,也让这些国宝守护者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 在天津博物馆,也有这样一群文物修复工作者,他们在鲜有外人踏入的角落里,几十年如一日用心血守护着那些珍贵遗存。 青铜器修复一般有十多道工序,包括清洗、去锈、整形、补配、焊接、雕刻、上色、做旧...
昨日,记者从曲阜市文物局了解到,首批7件孔府旧藏青铜器已由曲阜市文物局文物修复中心修复完成。这7件青铜器是孔府曾经祭祀所使用的祭器,包括豆、鼎、爵、簠等文物。 这批孔府旧藏青铜器时代跨度从西周至清代,器型各异,因历史原因出现严重的粉状锈病害,为保护文物,抑制病害发生,修复中心工作人员制定了详细的文物修复方案,严格按照文物修复规程,首先清除青铜器表面的锈蚀物,然后涂刷BTA缓蚀剂用于减缓锈蚀速...
2016年4月初,根据国家文物局对哈密地区博物馆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项目的批复及自治区文物局对此项目的具体要求,哈密地区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北大学三方在哈密地区博物馆正式启动了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的150件(组)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三方专业人技术员共同对天山北路墓地出土青铜器进行了现状拍照、病害分析、病害检测、局部病害对比试验等前期数据分析检测工作。通过充分调查分析后,针对青铜器上存...
近日,记者从滕州市博物馆获悉,为加快该馆馆藏青铜器修复保护进度,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专家一行六人来滕进行现场修复工作,目前已完成20余件青铜器的修复。 据了解,22日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专家来到滕州博物馆,现场进行馆藏青铜器修复工作,将完成20余件青铜器的修复。目前修复工作正在紧张地进行中。据悉,自2012年以来,滕州市博物馆分三批运送青铜器到国家博物馆科技保护中心进行修复,共修复文物...
目前在文博界,青铜器的保护修复存在几种流派。各流派都有各自的修复观点,自然修复方法与修复结果也不同。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文物修复室是十几年前与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联合建立的,我们采用的是“美茵兹模式”修复方法,即除掉青铜器的浮锈,露出器物原始表面,然而部分国内修复专家对我们的修复方法持批判态度,认为我们的修复方法与中国的文化观念和历史背景相悖。铁付德先生曾在《现状与原貌》(《中国文物报》2...
19日,由美国大使文化保护基金资助的项目“江西新干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在江西省博物馆开展,5件距今三千余年的中国商代青铜器在出土修复后再次完整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了解,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遗存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一项重大发现。其中出土的青铜器铸造精美,特色鲜明,是中国商代南方青铜文明的典型代表,堪称国之瑰宝。 然而,经历了三千余年岁月的磨蚀,在地下埋藏过程中,这批青铜...
9月19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办的全省青铜器修复技术提高班正式结业。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博物馆与科技处处长付玉林出席结业仪式。在结业仪式上,全体培训学员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进行了汇报总结,对全省青铜器保护修复工作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马萧林对全体学员顺利结业表示祝贺,并结合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实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1.要保证把学习到的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安阳博物馆的5件严重残损、状如碎片的商代青铜器经过一年多的修复,近日从北京安全返家。9月5日,记者见到了这几件几近完好如初的器物,如今的它们已达到原貌展出的要求。 据了解,安阳博物馆有大批商代青铜器,其中大部分保存完好,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时间久远,一部分器物在出土时已残损严重,无法进行展示研究,其承载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也受到了影响。为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更好开展学术研究...
修复前 修复后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修复技艺精湛。多次承担重要文物的修复任务,目前...
修复前修复后 在南京博物院的大力支持下,2011年8月,南京博物院传统修复专家余伟先生应邀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对陕历博的青铜器修复工作进行交流指导,并对缺乏传统修复经验的文物保护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工作场所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专家修复室。 余伟先生致力于文物修复工作几十年,其修复技法属于传承“梅派”(以重纹饰、细节为特点,与之相对应的是北派,以做大型器物修复为特点),修复技艺精湛。多次承担重要文物的...
修复前的商代兽面纹卧虎铜方鼎碎片 修复后的商代兽面纹卧虎铜方鼎 青铜修复之整形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2011年4月,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来到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的家。在这里,贾文...
这是一部被镌刻在金属上的文明史和艺术史。 这是代表着权力、信仰和尊贵的符号和象征。 然而,当它们重现天日的时候,曾经是如此残破不全。 是这样一门手艺在恢复着青铜时代往日的辉煌。 □2011年4月,为了解开青铜器修复这门古老手艺的传承之谜,我们来到了青铜器文物修复专家贾文忠先生的家。在这里,贾文忠先生拿出了关于修复技艺最宝贵的历史留存。 贾文忠先生告诉我们,他从事青铜修复手艺的父亲,在上世...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