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前206-220) 通高25厘米,口径12厘米 北京高碑店大土坨汉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筒形,直壁,平底,下承以三兽足,盖面微弧。奁身上下各饰两道凸弦纹,弦纹之间两侧各贴一兽面衔环铺首。奁为盛化妆用品的容器,形式多样,依据所盛物品的不同而不同,多见圆形,用以盛脂粉,也有方形或长方形,用以盛梳子、箅子及簪子等,也有的大奁中套小奁。
西汉(前206-25) 通高46厘米,口径13.8厘米 北京怀柔区城北西汉墓葬110号墓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泥质灰陶。盘口,长颈,扁圆腹,台阶式圈足,博山式盖,肩部有对称铺首。颈部及腹部以红、白、蓝、黑彩绘,腹部有三道弦纹将图案分成三组。
元·青花缠枝牡丹海马图铺首罐,是元代典型的青花器型。大罐颈部绘莲瓣纹一周,内加饰莲花一朵。肩部绘锦云纹六组,又称“云肩”,因与当时贵族服饰肩部的织绣花纹相似而得名。锦云内填海水及留白海马,海马姿态各异。肩部左右各贴塑兽头铺首,形象生动。罐腹部绘缠枝牡丹,花叶肥腴,交相缠绕,婀娜多姿,端庄富贵。其下饰菱形纹,胫部饰变形莲瓣纹一周,与颈部莲瓣纹相呼应。 元代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历...
宋 南宋 (1127 - 1279年) 2003年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出水 高25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8厘米 五代时已盛行注子、温碗,宋墓出土青白瓷器物中有不少注子、温碗,其造型多仿金银器,瓜棱形器身比较常见。这种器具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中,温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温碗,其中以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撰文:王义康)
五代十国 十国 前蜀 门具 1942——1943年四川省成都市王建墓出土 高37.8厘米、兽面直径29.4厘米 兽面衔环,通体鎏金。底盘为龙首,上有角,怒目圆睁,露齿衔环,神态极为威猛。环为圆形,作两鱼吞珠的形象。 铺首是中国古代建筑物门上的构件,通常以铜、铁做成圆形底盘,上置门环,用来启闭门扉或叩门。其底盘一般制成兽面,多为椒图、饕餮、狮、虎、螭龙等凶猛兽类,兽口有...
茶叶末釉铺首耳炉,清咸丰,高13cm,口径19.8cm,足径13.5cm。 炉撇口,鼓腹,圈足。腹上部置对称铺首耳。通体施茶叶末釉。外底署金彩篆书“大清咸丰年制”三行六字款。 “茶叶末釉”是厂官釉的一种,这个仿铜器制作的瓷炉釉面润泽,古意盎然。
炉钧釉铺首耳壶,清雍正,高23.5cm,口径9.5cm,足径10cm。 壶仿青铜器造型。撇口,束颈,丰肩,腹下渐收敛,高圈足外撇。肩部置对称象耳衔环,俗称“铺首”。口、肩、腹、胫部凸起弦纹。通体施炉钧釉,釉质凝厚,釉色以深蓝与浅蓝为主色融熔于一体,流动自然,形成长短不一的垂流条纹,色彩斑驳。外底阴刻篆书“雍正年制”双行四字款。此壶造型古朴,釉色素雅,其肩部以象耳装饰,寓意太平吉祥。 炉钧釉是清...
仿定窑白釉“云麓”款铺首耳瓶,明,高70cm,口径15.5cm,足径16.5cm.故宫博物院藏。 瓶盘口,细长颈,溜肩,鼓腹,高圈足。肩部塑贴铺首耳。腹部题写“云麓”二字。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黄。 与“云麓”有关的文字见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造的“云麓宫”,为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嘉靖年间,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据此推测,此瓶应与“云麓宫”有一定关系,可能为“云麓宫”...
酱釉划花水波纹铺首耳陶壶,西汉,高35.3cm,口径13.5cm,足径14.3cm。 壶撇口,束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肩部对称塑贴铺首。壶身刻划弦纹数道。壶外通体施酱黄色釉,釉色浓郁古朴,反映出当时崇尚朴实自然的艺术格调。 此陶壶仿铜壶造型烧造,釉层清澈透明,釉面光亮可鉴,花纹具有汉代独特的装饰风格,体现出汉代釉陶艺术所取得的成就。 汉代釉陶属于低温铅釉,多以绿、黄褐或棕红色为主,釉面的...
绿釉铺首耳陶壶,东汉,高25.5cm,口径13cm,足径15cm。 壶撇口,长颈,溜肩,肩部置对称铺首,扁圆腹,腹下承以外撇八方高圈足。通体施低温铅绿釉,釉呈瓜皮绿色。器身刻划弦纹数道。 此壶造型模仿同时期的青铜器,是随葬用品。 在我国,低温铅釉的发明比青釉要晚得多,但在汉代已相当普遍。它的特点是釉面光泽强,表面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犹如玻璃一样,但硬度比较低,容易出现划痕,化学稳定性较差...
2013年,扬州曹庄隋唐墓葬被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这一发现轰动全国乃至世界。昨天,隋炀帝墓出土的四件鎏金铜铺首首次走出国门,在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成立十周年的特别展上,代表中国文物,呈现泱泱大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四件鎏金铜铺首佐证墓主身份 虽然隋炀帝墓被网友封为“史上最寒酸帝王墓”,但其出土的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近200件(套)文物中,依旧不乏重量级珍贵文物。...
昨天下午,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一场特别纪念展开展,记者昨连线赴日布展的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得知,隋炀帝墓中出土的四件通体鎏金的铜铺首,代表中国文物参展。 2013年,扬州曹庄发现了隋炀帝墓,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隋炀帝墓与萧后墓里,考古人员清理出了400多件套文物,其中,隋炀帝墓中出土了很多高等级文物,例如鎏金铜铺首,就是隋代的代表性文物,此次被选中到日本参展。 鎏金铜铺首为何会被选中到日...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五乳白釉铺首衔环瓶(图)撇口,溜肩,鼓腹,平底略带圈足,瓶的颈部两侧附贴对称的狮首衔环。乳白釉色的瓶体竖写青花铭款 “时明朝天启肆年岁次甲子秋吉赛谢”15字。青花色呈蓝中带灰,白胎瓷化较好。
绿釉陶器属低温铅釉陶,它是汉代出现并广泛流传的一种施釉陶器,是汉代制陶工艺的一项杰出代表。早期汉代壶为釉陶壶,通常素面无纹或于肩部饰以水波纹、席纹等,及至中、晚期铅绿釉出现后多于肩部饰浮雕,纹饰通常有人物纹,瑞兽纹,狩猎纹、车马纹等,十分精美、传神。汉代绿釉为铅釉,故时间久了釉面会生成一层金属泌出,呈银白色,非常美丽。 这件陶壶通高56.9厘米,直径25.8厘米,长颈,口微侈,削肩,凸腹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