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月21日,为不断提高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微型消防站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置初起火灾的技能,该馆开展了一次微型消防站出警演练。当火灾警报一响起,7名志愿消防员就以迅速不及掩耳之势全副武装奔赴火灾现场,拉闸、取水带、打开消防栓,各司其职,仅仅几分钟就把火源扑灭。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专门成立了微型消防站,把消防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
7000年前的先民长啥样?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志愿者们找到了答案 志愿者参观余姚王阳明故居 志愿者参观余姚田螺山遗址现场馆 本周,“海丝·寻踪”之旅继续进行。来自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此次来到余姚,参观了河姆渡遗址,以及王阳明故居。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表明宁波先民们7000年前便依海而居,海洋文化的历史悠久。在王阳明故居,志愿者们更是了解到,古代从...
为进一步强化博物馆安全维稳力度,近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开展消防及安全培训。为做好即将到来的杨梅节旅游高峰接待工作和夏季电气火灾防范,上个月博物馆积极配合余姚市消防大队在我馆进行消防演练的各种准备工作:熟悉区域环境,提供基础资料制订演练方案;6月9日邀请宁波市城安防火信息中心的讲师在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有效提高了博物馆全体员工及安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
8月7日上午,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遗址现场区复原的干栏式建筑中,小朋友、家长认真听着老师讲解陶艺制作的步骤,随后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制陶。小朋友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制作出许多风格独特的陶器。揉陶泥、搓陶泥、泥条盘筑……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在今夏推出4期中小学暑期社会实践大课堂之陶艺传承课程,一经推出就热力爆棚,限额40人,首期报名竟达70多人。为了让更多的小朋友在漫长暑期中有一次快...
根据余姚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全市防汛防台应急能力提升工作的通知与要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于3月29日,举行了一次防台防汛应急演练。 演练主要在河姆渡遗址现场进行,保安人员当接到姚江水位上升的电话后,立即开展搬运木材,加高防拦高度,在姚江边上用沙袋做成防护栏,以防水位的倒灌,同时后勤保障部派出人员立即实行排水系统的开启,加快排水速度,以确保地下陈列文物的安全。整个演练过程紧...
为了扎实做好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工作,2月24日上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余姚市消防大队在博物馆现场举行了一次消防演练。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直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成立了消防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把消防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这次消防演练分熟悉场地环境、灭火和救援三方面进行,市消防大队出动了两辆消防车配合演练。整个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扣人心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今后高效有序开展应急工作提供...
今年春节假期,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正是出游的好时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里外人气旺盛,七天共接待游客 32000余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特别是初二、初三单日突破6000人次,创下了春节期间单日接待量的新高,实现了新年开门红。 为了能让广大市民过上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旅游场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力保障,认真部署了春节期间的开放接待工作,确保了假日旅游安...
根据余姚市消防大队对全市消防重点单位建设“有人员、有器材、有战斗力”的重点单位消防站,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近日成立了微型消防站。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微型消防站配有7名志愿消防人员,其中2名为队长和副队长,由保卫部的负责人担任。同时根据微型消防站配备要求采购了消防设施,并制定了完善的工作岗位制度上墙张贴,明确岗位职责。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历来重视消防安全生产工作,每年都进行职工安全消防讲座和灭火演练,微...
图为现场挖掘的建筑遗迹 图为小芝镇南丰村遗址 小芝镇是位于临海东部的美丽乡镇,2014年,有考古爱好者在当地发现古人类遗迹,初步追溯到8500年前,比河姆渡遗址还要早了1500年。 新闻的热度散去,考古发掘工作并未停歇。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小芝峙山头遗址及周边地区进行了考古调查工作,并发布了《临海市峙山头遗址考古勘探试掘报告》,再一次确定了遗址的年代、面...
11月11日上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特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郑云飞研究员为全体员工作“河姆渡稻作农耕文化研究的进展”讲座。 郑云飞研究员在日本学成归国后进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研究室从事科技考古,潜心研究水稻起源与发展,在该领域颇有建树。讲座以河姆渡稻作农耕文化研究为中心,从研究历史、研究新方法以及研究新进展三方面展开,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大家阐释利用科技考古手段分析的稻作起源材料,并肯定河姆渡稻...
1996年5月12日,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以河姆渡遗址为主题的特种邮票,全套共4枚,由任宇、董祖诒、胡学咏设计。4枚邮票分别为“稻作农业 ”“干栏建筑”“ 划桨行舟”和“崇鸟敬日”,票面均以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为主题,并配以相应的自然景观作为背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河姆渡遗址的面貌。 第一枚“稻作农业”,邮票以1977年河姆渡遗址第二文化层出土的...
5月27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与河姆渡镇中心小学联合举办的“我快乐 我是河姆渡小传人”远古文化体验活动,在河姆渡遗址发掘现场展示区展开。“小传入”活动始于2010年,今年是第五次。 今年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搭建干栏式建筑”、“钻木取火”和“仿先人着装设计大赛”三项,其中搭建干栏式建筑内容最为丰富,分砍伐树木、木材加工、榫卯套接、芦苇编织、房屋搭建、铺设茅顶等等。45名小朋友分成三组,互相竞争...
5月17日上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与余姚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合作签约仪式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举行。同时,“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学实践基地、浙江大学文博硕士教育实践基地”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挂牌启动。 浙江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是较早开展文博教学与科研的主力教育机构,在教学经验、文物研究、陈列展览、人才资源等方面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是知名史前遗址博物馆,在文...
木构建筑 带切割痕的鹿角 出土的龟腹甲 编织物 石斧 1973年6月,在余姚东部姚江边一个叫“河姆渡”的小村子附近,为改造和兴修水利设施,在3米多深的地下挖出的烂泥中夹杂着很多“石头、瓦片、骨头和木头、树枝条”等杂物,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 于是,蜚声中外的河姆渡遗址在这看似偶然的机遇中破土而出,由此第一次宣告长江流域也是中...
近日,义乌首次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义乌城西街道桥头村的遗址进行了挖掘、调查,确定与浦江“上山文化”出土器物属同一文化类型,距今约9000年,比河姆渡遗址还早约2000年。 据省考古所研究员蒋乐平介绍,出土器物包括石器类的石磨盘、石磨棒和石锤,陶器类的双耳罐、钵、圈足盘、平底盘等。陶器以夹炭陶居多,烧成温度较高,部分器物颈部或圈足刻划有连续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