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官网获悉,近日,黔江区政府公布了全区55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加强全区文物保护管理,完善文物保护单位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四有”建设工作。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在确定各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同时,也明确了责任单位。 比如,文峰塔的保护范围为塔所处的整个天然石基础...
12月21日,重庆市文物局公布各区县“镇馆之宝”,大量深藏文物库房的文物重现天日,伴随着的还有那些文物背后神奇的故事。其中,黔江区文管所的“镇馆之宝”之一“凤鸟形金身铜尾头饰”,是在修建黔江县礼堂时,在一座古墓中被发现。 1954,黔江县修建政府礼堂。修建需要人,还需要材料。在当时的情况下,劳改队队员成为工程主力军,而材料不足只有把目标放到荒郊野外。于是,当时黔江县西边的凤凰山,成为目标。岂...
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记者3日从黔江区获悉,黔江区在年内编写《黔江老区重点革命遗址简介》史书,旨在较全面、系统、完整地传承黔江老区革命历史,激励全区各族人民铭记历史,勿忘过去,缅怀革命先烈,弘扬老区精神,助推黔江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黔江系全国一类革命老区,是湘鄂川(渝)黔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政委万涛烈士的故乡。 1933年12月22日,贺龙...
一是成功将张氏民居、万涛故居、草圭堂、官陵墓群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三台书院、文峰塔、斜岩寺等55处纳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落实人员管理。 二是对箱子岩水电站淹没区、渝怀铁路、黔渝高速公路、黔恩高速公路、黔小二级路、老窖溪水库、太极水库等工程所涉的文物开展抢救性发掘保护。 三是成功将濯水古镇申报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是在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过程中,通过深入调查走访,大量...
3月4日,笔者在市文化委渝东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调研黔江座谈会上获悉,黔江区建立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以“非遗”保护传承助推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文化强区建设。 生态传承及早谋划。2010年,在该区五年保护总体规划下,各市级以上非遗生态传承项目得以明确。“马喇号子”在马喇镇全面推广并举行大赛;“帅氏莽号”和“谢家锣鼓”在阿蓬江镇得以传承;“南溪号子”在鹅池中小学和机关单位唱响;“向氏武术”...
近日,由黔江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主编的《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专辑》一书正式出版,该书是黔江首部公开发行的最全面的文物专着,这标志着黔江区的文物实现了有据可查。 据介绍,2007年11月,黔江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正式启动。2008年9月开始田野调查,到2011年12月,室内整理结束,经过全体普查队员的艰苦努力,完成了全区30个街道、镇、乡219个行政村(社区)的普查工作,共登录374处...
日前,从第四届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了全面展示武陵山区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该区将于11月24日在千年古镇濯水举行“武陵山丝绸杯”武陵山民族服装展,将有24位模特登上T型台,尽情展示土家族、苗族服饰的魅力。 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是2001年经文化部、国家民委批准的一个跨区域的文化盛会。是武陵山区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目前,文化...
日前,从第四届重庆·黔江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为了全面展示武陵山区独特的民族服饰文化,该区将于11月24日在千年古镇濯水举行“武陵山丝绸杯”武陵山民族服装展,将有24位模特登上T型台,尽情展示土家族、苗族服饰的魅力。 中国武陵山民族文化节是2001年经文化部、国家民委批准的一个跨区域的文化盛会。是武陵山区各族人民共同打造的文化品牌。目前,文化节...
11日,记者从黔江区图书馆了解到,该馆3本珍贵古籍入选第二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至此,黔江已有9种馆藏明、清珍贵古籍入选《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 据了解,此次入选第二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的三种古籍分别为:济阴纲目十四卷(明)武之望辑清康熙四年(1665) 天德堂刻本,随园九种 (清) 袁枚著,清乾隆十年(1745)刻本有补配和文心雕龙十卷 (梁) 刘勰箸,清乾隆三年(1738)刻本。 ...
华龙网讯(记者 纪文伶)昨日,黔江区文广新局透露,黔江区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西双版纳傣文南传佛教经典《尖达塔度》参加了第四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有望跻身“国宝”行列。 据介绍,古籍《尖达塔度》呈贝叶形折叠装,全册正反共42面,全长177厘米,宽约55厘米,纸质陈旧古朴,字迹色泽暗淡,是绵纸傣文贝叶经抄本。经过有关知名专家的鉴定,并据云南省贝叶经文化研究所专家分析,《尖达塔度》记载的是在勐尖达(...
在17日重庆黔江举办的第三届乡村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以当地土家族、苗族为主的乡村文化亮点纷呈,土家族、苗族老人精彩演绎他们劳动生活中常唱的原生态号子民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有悠久历史的黔江《南溪号子》也在此间唱响。据悉,重庆黔江《南溪号子》诞生于土家族村民的劳动和生活,在深山峡谷里回荡了上千年。2005年,《南溪号子》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郭虹 张燕) ...
武陵山土家族生态博物馆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新建村,东邻小南海地震遗址公园,南靠八面山自然风景区,西接武陵仙山,北临鸡公山,距黔江主城区33公里,景区面积约 6.5平方公里,有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197户756人在此居住。该项目于2008年底正式动工,项目建设总投资2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有博物馆基础设施、展示中心、民居院落整治、景观小品及观景台和其他配套设施。这里土家建筑文化、农耕文化、民...
洞内的“神龛” 洞内的“石桥” 洞内的“火塘” 记者 张思思 摄 黔江区白石乡九龙村两村民意外进入一个神秘山洞,在洞内顶部岩壁上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符号,洞内还有“水槽”、“坟堆”、“神龛”等人类生活痕迹,网友们对此反映强烈,纷纷留言猜测神秘...
华龙网讯(日报记者匡丽娜实习生陈茂霖)近日,市文物考古所对黔江区两河镇北面的箱子岩水电站工程库区及坝区进行勘探,发现了31处各类文物点。其中,新石器时期和商周遗址的发现,证明该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填补了阿蓬江流域黔江地区早期文化遗迹的空白,对于建立渝东南地区文化序列具有重大意义。 据介绍,31处文物点中有商周时代4处、汉代2处、唐宋时代7处、明清时代2处。甘家坝、队尾坝、龚家屋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