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有三十六坊,烟火万家,一派繁荣景象。”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如是描述上海“前世”——青龙镇的鼎盛景象。3月10日至5月30日,“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唐宋巨镇、千年古港青龙镇已被考古人员从沉睡中唤醒,越来越清晰地向人们展现真容。 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相传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南宋末年,由于吴淞江日益淤塞,往来海船已不能溯吴淞江驶入青龙镇港口,其港...
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日前揭晓。根据投票数排名,来自全国20个省级单位的25项考古发现入围初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上海青浦青龙镇遗址入选。 据介绍,评选活动办公室共发出选票213张,收到有效选票185张。根据投票结果,排名前25项入围2016年度终评。其中,得票第一的获得179票,第25名的得票数为91票。终评会将于4月10日至12日进行。 本次入围的25项考古发现在...
汇集100余件文物精品的“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今起在上海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这距离2016年9月9日青龙镇隆平寺塔基地宫文物的成功发掘,仅过去了半年。 百余文物揭开古港面纱 “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分为东南巨镇、盛世佛光、丝路遗珍三个部分展陈。唐宋时期的青龙镇被称为“东南巨镇”,到南宋时期,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市镇规模越发可观,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
上海青龙镇遗址发掘航拍图 曾经,人们以为他只是近代开埠后走向繁华的“东海渔村”,遂有“百年看上海”之说。但日前公布的一项重大考古发现,将上海文明的画卷延展到唐宋时期。一个人口、贸易、宗教都极其繁盛的“东南巨镇”——青龙古镇,从只有寥寥数笔记载的文献中走了出来,渐渐清晰了轮廓。 ■ 唤醒千年“灯塔” 今年9月,在上海青浦区白鹤镇距离吴淞江不到1公里处的一片葡萄地里,上海博物馆考古队...
“2014年的某一天,我们在考古现场挖到一块残砖,上面有‘舍入塔内’的字样,于是我们估计附近有古塔的塔基遗址。”昨天,上博考古队员在青龙镇遗址发掘现场讲述当时的故事。顺着印有四个字的这块残砖,考古队员终于在青龙镇通波塘边,挖掘出一个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古寺塔基和神秘地宫。 隆平寺古塔高约50多米 记者来到刚刚向世人露面的青龙镇隆平寺塔基遗址,这片不到1000平方米的地方已经被铁丝网围护了...
图为隆平寺塔地宫出土的部分文物进行集中展示。 中新社记者 张亨伟 摄 12月8日,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成果在沪发布,历年出土文物表明青龙镇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青龙镇遗址(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位于古吴淞江的出海口,文献记载中设镇于唐天宝年间,是唐宋时期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后因吴淞江变迁,港口功能逐渐丧失,至今遗址仅保留了青龙塔等少量遗迹依稀可以追溯旧时风貌。 据介绍,...
《千年寻踪――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展》9月30日起在青浦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展出至年底。一件件造型各异、纹饰优美的青龙镇文物自出土后首次与市民亮相,唐代铸造作坊、建筑、水井等重要遗存图影同时亮相。 青龙镇,相传三国东吴孙权置青龙战舰于此而得名。唐天宝五年建镇,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至宋代发展到鼎盛,人称“小杭州”。元代后青龙...
近日从青浦区获悉:青龙镇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已正式开始,此次发掘重点是勘探调查,局部试掘。 此次发掘严格按照大遗址的思路规划,在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选择四个区域考古试掘,总发掘面积300多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了唐代生活居住区内的瓷器堆积,唐宋建筑遗迹墙基、铺地砖等,出土了大量唐宋瓷器、砖瓦块等,使青龙镇的考古研究有重大突破。目前,野外考古调查已经结束,室内整理正在进行。 据介绍,青龙镇位于青浦...
记者今天从青浦区获悉:青龙镇遗址首次考古发掘已正式开始,此次发掘重点是勘探调查,局部试掘。 此次发掘严格按照大遗址的思路规划,在2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选择四个区域考古试掘,总发掘面积300多平方米。此次发掘,发现了唐代生活居住区内的瓷器堆积,唐宋建筑遗迹墙基、铺地砖等,出土了大量唐宋瓷器、砖瓦块等,使青龙镇的考古研究有重大突破。目前,野外考古调查已经结束,室内整理正在进行。 据介绍,青龙镇位于青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