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牧溪 《布袋图轴》 南宋理学、禅宗两学互融,朱熹和禅僧的往还即是如此。众多学人因不满朝政偏安江南,纷纷逃至寺庙当僧人以求寄托,如同文人参与元曲那样,南宋禅宗的文化水准也得到提高,一批画僧应运而生,画作多不着墨,以禅宗南派之“顿悟”思想深藏玄机,题材皆作禅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画僧牧溪,相传俗姓李,生于南宋宁宗开禧三年,蜀人。曾因抨击当朝权贵贾似道而遭到追捕,四处逃亡。性嗜酒,曾以甘蔗渣代替...
在有关中国古代美术史的普及性读物中,几乎见不到牧溪这个名字。我第一次知道牧溪,是在翻译川端康成一篇演讲文的时候。这篇题为《源氏物语与芭蕉》的演讲,是川端康成于1970年6月16日在台北市亚洲作家会议上发表的特别讲话。讲话中,这位日本作家满怀深情地向亚洲各国的作家们介绍了在中国辉煌的古典美术中几乎被埋没的牧溪。 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在中国并未受到重视。似乎是由于他的画多少有一些粗糙,在中国的...
牧溪的《六柿图》 南宋画家牧溪是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擅长画山水、蔬果、和大写意破墨僧道人物,从这张《六柿图》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六个柿子随机的摆设,用在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作品呈现出静物作品的“随处皆真”的境界。 史籍关于牧溪的记载语焉不详。元代吴大素《松斋梅谱》有关于这位画家比较多的文字描述:“僧法常,蜀人,号牧溪。喜画龙虎、猿鹤、禽鸟、山水、树石、人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