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玉器是良渚文化的一大特征,在浙江省德清县,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大型制玉作坊遗址中初鸣遗址,为研究当时的制玉工艺和玉矿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它同时也是长江下游地区良渚文化时期规模最大的制玉作坊遗址群。 中初鸣遗址位于德清县雷甸镇杨墩村,位于闻名中外的良渚古城的东北方向。2017年至201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博物馆对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系统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和确认了多处遗址点。每处遗...
最近几天,浙江省德清县乾元镇老人朱洪春都在家中饶有兴致地拾掇着自己收藏多年的“斗蟋蟀器具”,他准备将它们捐赠给当地新建成的非遗馆,让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斗蛐蛐的悠久历史。 朱洪春 张敏 摄 近日,记者来到朱洪春的家中,一个八仙桌上琳琅满目地摆放了各色斗蛐蛐的器具。一见到记者前来,朱洪春戴上老花眼镜,兴致勃勃地介绍起他这些收藏多年的“宝贝”。 “我们先从抓蟋蟀的器具开始说起,这...
10月9日,德清文物、消防部门对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等5家非国有博物馆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 检查组重点检查了各博物馆消防安全规章制度制定落实情况、用火用电安全、消防器材配置和有效使用情况等。从检查的情况看,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基本到位,消防器材配置比较齐全。但也发现个别博物馆存在灭火器过期、配置数量偏少、部分电气线路未穿管、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对此,检查组要求相关博物馆限期整改,并定期...
日前经过近两个多月的抢救性考古清理,德清县东汉上渚山窑址野外工作基本结束。 上渚山窑址位于下渚湖街道宝塔山村上渚山,由于狮子山连接下渚湖通道项目建设,在履行相关报批手续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县博物馆联合组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 本次清理地点位于上渚山自然村一个标高15.89米的山坡上,共揭露窑炉(床)两处Y1,Y2,Y1只剩窑前火膛,Y2保存有窑前火膛、窑床、窑尾三部分...
融入防风元素的二都老街 “原来工地上挖出文物,大家躲着我们,怕我们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们通过项目评审提前介入,提前告知文保范围,且现在乡镇也想通过文物体现文化特质,常主动找我们出谋划策,他们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日前,在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县文保所所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副馆长陶渊旻感慨,现在比过去忙多了,但忙并快乐着。 在这里,以文保为天职的县文博部门主动作为,在探寻城镇建设和...
浙江德清护好水利文化遗存,一桥一石述说治水故事。宣宏 摄 金秋时节,走进浙江德清钟管镇蠡山村,“西施画桥”亭亭玉立,与马路对面的蠡山水文化公园融为一体,吸引了许多村民前来散步。 “相传当年范蠡与西施来到这里居住,每天早上西施都要在此画眉打扮。”当地村民张家林(化名)说,不久前,这里还是一条杂草丛生的臭水沟,小桥完全埋入路基之下,直到今年夏天,才随着治水露出“真容”,经过修葺,成为了一道...
浙江德清文化创意产业又迎来一个重量级项目。近日,德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莫干山镇签下“莫干山国际影视文创小镇”协议。“德清要建亚洲最大的室内电影拍摄棚”消息顿时传遍国内外。 这个总投资50亿元的项目总规划用地4500亩,选择在莫干镇的高峰村。“一期工程的主要项目包括全景摄影基地、电影产业园、创客基地、影视院线等设施,建设期3年。”德信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可一介绍,德清将拥有全国独有现代...
记者从浙江德清博物馆获悉,近日,10余件手工精制的仿商周时期原始青瓷器,经1200℃左右的高温烧制后,在浙江德清出窑。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指南针计划课题组组长郑建明称:作为国家指南针计划的一个项目,“瓷之源”课题运用现代科学的测试技术,使用当地的瓷土和釉料,结合古代传统制瓷工艺和装烧方法,使这一在德清失传千百年的制瓷技术得到传承。 2007至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故宫博物院...
人间江南三月天,正是桑蚕哺育农忙时。江南人世世代代在此经营着桑事,渐而衍生了蚕桑文化。 “清明一过谷雨来,谷雨两边要看蚕。当家娘娘手段好,蚕种包好轻轻焐在被里面。”古老的《蚕花谣》,穿越千年时光,在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回响。 这里,是杭嘉湖地区蚕桑的主要产区之一,浙江,德清。 剥开厚重历史包裹的非遗蚕茧 浙北地区的德清隶属“鱼米之乡”湖州,有着悠久的蚕桑生产历史。“蚕收户户缫白丝,麦熟村村捣...
因德清县武康镇经济开发区的建设,2010年11月~2011年1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德清县博物馆对小紫山商周土墩墓进行了抢救性的发掘。德清县以县城武康镇为界,东部是河网平原地区,西部是高峻的莫干山山脉,以县城为中心的中部地区处于平原与山脉的过渡地带,既有连绵起伏的低缓山丘,也有较开阔的水田与纵横的河流,是古代人类理想的棲栖之地,也是商周时期土墩墓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小紫山位于武康镇三桥村光华小...
记者19日从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浙江考古专家近日在德清县武康镇三桥村的小紫山发现了大规模商周至战国的“土墩墓”,这一发掘把江南一代独有的“土墩墓”历史往前推了400-500年,对探索先秦时期江南土墩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土墩墓”,是指直接在平地上填土掩埋,形成一个个的坟包。“这种埋葬方法,考古界普遍认...
德清县武康镇城山村传出消息,当地温村发现一块750年前的宋代“孟东野井”古碑。 据《道光武康县志记》记载,县西十五里的温村有一口“孟井”,井旁有古碑,刻“孟东野井”四字,旁有“景定□年,武康县知县天台国才立”的字样。古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孟郊的别业,后人树碑纪念。 但这块史书上有记载的井碑一直没有找到。现收藏于德清县博物馆的“东野古井”碑和井圈是清朝乾隆年间重新凿刻的遗物。 而此次发现的“孟东...
唐代诗人孟郊 德清县武康镇城山村传出消息,当地温村发现一块750年前的宋代“孟东野井”古碑。 据《道光武康县志记》记载,县西十五里的温村有一口“孟井”,井旁有古碑,刻“孟东野井”四字,旁有“景定□年,武康县知县天台国才立”的字样。古人认为,这里可能是孟郊的别业,后人树碑纪念。 但这块史书上有记载的...
12月23日,“吴越遗韵 民间撷萃”德清县第三届民间收藏展开展仪式在县博物馆举行。中共德清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林华,副县长潘月山等出席了开展仪式。 第三届民间收藏展从今年9月起开始策划和筹办,通过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宣传,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展开。活动得到了全县民间收藏者的积极响应,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共征集各类展品300余件,经市、县专家组鉴定,精选出展品232件,其中玉器60件,字画16件,陶...
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古陶瓷学会等单位的20位专家学者今日聚集浙江德清,出席由浙江省文物局、德清县人民政府主办的“浙江德清第二届瓷之源学术研讨会”,对德清火烧山、亭子桥原始瓷窑址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 据了解,2007年3月始,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故宫博物院、德清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德清火烧山西周晚期至春秋晚期窑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