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7日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近两年时间的详细考古勘探和发掘,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的双元村墓地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为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 据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介绍,本次发掘出土上千件珍贵文物,包括铜器、漆木器、陶器等,其中,出土的600余件青铜器保存完整,纹饰精美,价值极高。 此次发现的15...
去年3月,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发现春秋战国墓葬群的消息轰动一时。昨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27日公布,被誉为“地下青铜器宝库”的双元村春秋战国船棺墓群又有重要发现,编号为M154的船棺墓葬底部发现神秘腰坑,随葬成套青铜器。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双元村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王天佑表示,船棺葬是古蜀先民特有的墓葬传统,而腰坑则是殷商时期在中原地区流行,这一发现为2500多年前,古蜀先民与外...
经过近一年的考古勘探和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发现了近200座春秋至战国时期的船棺墓群。出土上千件文物中,青铜器尤显异常精美,堪称一座“地下青铜器宝库”。 154号墓墓主身份尊贵 3日,记者走进发掘现场,看到足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平地内,密集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大部分为南北向,少量为东西向,大部分墓葬葬具为船棺。多数墓葬成组分布,有的两座一组,有的三座...
昨日,中国社科院将祥云县大波那村考古发现的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国内6大考古发现。 该考古活动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领队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参与,自今年7月开始发掘。据悉,该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大理文明探索有了新突破。大波...
今年7-11月,考古人员在滇西祥云县大波那村发现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此次考古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时期,这对于研究青铜时代古大理及云南历史有重要意义。 考古揭开古大理历史 主持这次考古发掘的是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长期进行滇西地区的考古发掘,此前已经进行过大理大丰乐、银梭岛、剑川海门口、大理羊苴咩城、宾川白羊村、祥云大波那的...
祥云县大波那村发现的战国墓葬群考古现场。 昨日,中国社科院将祥云县大波那村考古发现的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国内6大考古发现。 该考古活动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领队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参与,自今年7月开始发掘。据悉,该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
昨日,中国社科院将祥云县大波那村考古发现的大规模战国墓葬群,列入2014年度国内6大考古发现。 该考古活动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闵锐领队主持,大理白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和祥云县文物管理所参 与,自今年7月开始发掘。据悉,该墓葬群规格高,葬式独特,根据出土器物初步分析,遗址与墓葬年代大致在战国至西汉。此次考古发现为研究云南洱海区域青铜时代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大理文明探索有了新突破。大波...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在对洛南西寺墓葬群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探明有8座墓葬。其中最大一座墓葬为单椁单棺墓葬,且椁棺保存完好。考古专家表示,这在省内极为罕见,现场同时还出土有铜鼎、铜矛、铜剑及玉器等40多件器物。 西寺墓群位于洛南县城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西端的梁坡名为冀塬。此次发掘地点在西寺墓群范围内,发掘地地形呈台塬状,距离墓葬群的地方是一个土塬,一侧是一座废弃的...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穴 实习记者 陈永辉 摄 近日,考古专家对洛南西寺墓群范围内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初步探明8座春秋战国时期墓葬,现场出土青铜器及玉器40多件。其中最大的一座贵族墓椁棺保存完好的程度,及出土的带木制漆皮剑鞘的青铜剑,在省内较为罕见。 4座墓葬发掘完毕 最大一座保存完好 西寺墓群位于洛南县城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梁上,此次的发掘地点在墓群范围内,地形呈台塬状。今年10月...
墓穴中还可以看到逝者的遗骸 新郑校园发现战国墓葬群 文保部门已开始挖掘 10月28日,记者从新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位于新郑市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内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平民墓葬群。目前,新郑市文物部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开始对该墓葬群进行保护性挖掘。 新郑播报 李显文 文/图 墓穴中遗骸骨骼能明显看出 在文物发掘现场,记者看到现场施工基本上已停了下来,由专业的文物工作人员...
墓穴中还可以看到逝者的遗骸 10月28日,记者从新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位于新郑市的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内一处建筑工地上发现一处战国时期平民墓葬群。目前,新郑市文物部门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经开始对该墓葬群进行保护性挖掘。 新郑播报 李显文 文/图 墓穴中遗骸骨骼能明显看出 在文物发掘现场,记者看到现场施工基本上已停了下来,由专业的文物工作人员进行保护性挖掘。其中,墓穴较深的...
正在紧张挖掘的考古现场 发掘的一座古墓里有少量陪葬品。(杨正华摄) 近日,在新郑市一处建筑工地,考古人员发现一处战国晚期的平民墓葬群。经过一个多月的挖掘,已经发掘古墓五六十座,出土部分石器、陶器以及战国空心墓砖。值得注意的是,发掘的遗骸身下大多都有打碎的莲花盆,业内人士认为,这可能就是当时这一带生活的百姓特有的丧葬习俗。 28日,记者来到该考古现场,看到考古人员正在紧张地挖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