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段时间,不少义乌市民发现,位于义乌市中心的绣湖广场北侧,就是毗邻义乌市政府大院的位置,有一处古井新建遗址正在修缮。 这个遗址从9月份开始进行规划、制定方案,12月初动工修缮,目前井亭已修缮完毕,整体景观预计月底完工。 这座古井,年代非常久远,是一座有2000年历史的春秋战国古井。很多义乌人纳闷:边上就是绣湖,并不缺水源,为何要在这样的位置挖古井? 古井建于春秋战国时...
在义乌绣湖广场东北侧,紧靠城中路,毗邻市政府大院,有一处春秋战国古井新建遗址正在修缮。据了解,古井景观设计从9月开始进行规划、制定方案,12月初动工修缮,目前井亭已修缮完毕,整体景观预计月底完工。 今天(12月15日)上午,记者来到现场,看到施工人员正在新遗址四周砌石砖,在草坪间铺设小道。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四角井亭,檐梁雕刻着花鸟树木纹饰,样式精美,古井便在井亭中心。井亭旁矗立着一块石碑,...
昨日,荆州区引江济汉施工现场,一名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查看古井。本报记者 原丽阳 摄 去年冬天以来,在荆州南水北调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上,考古人员相继发现了近700口古井,这些古井都为战国中晚期所建,大多为竹圈井和陶圈井,也发现了一口极为珍贵的楠木圈井,在古井中挖掘出了竹简、铜匜(yi)、陶罐、果核等文物。 考古专家称,如此大规模的古井群全国少见,说明了当时此地人口非常密集。昨日,记者前往荆州区纪南镇...
荆州市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对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部分战国古井进行解剖时,意外发掘出一捆竹简和几个装简竹筒,经文物专家判读为战国时期简牍。战国古井中出土楚简,这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是首次。 记者7月17日在荆州博物馆看到,这批竹简最长的约30厘米、最短的不过1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已清理的部分竹简上,“一”和类似现代“阝”的文字清晰可见。 据古文字专家介绍...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萍、通讯员白煊)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引江济汉工地发掘现场昨日再爆冷门:考古人员在一口坍塌的陶圈井中,发掘出战国楚简和竹筒。 今年4月,正在施工的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引江济汉河道发现200余口形制为竹圈和陶圈的战国古井。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口垮塌的陶圈井时,意外发现一束捆着的物件和陶罐。仔细观研后发现,竟是一捆长约30厘米、宽1厘米左右的竹简和几个装简竹筒。从已清理...
本报讯(通讯员 张胜 盛萍)荆州考古队员9日在对高台村部分战国古井解剖时,意外在井中发掘出一批楚国竹简。 当天下午,考古人员在发掘旁边一口垮塌的陶圈井时,发现有一束捆着的东西,漂在泥水上。待发现上面有字,意识到可能是竹简。这批竹简长的有30厘米,短的只有10厘米,宽不过1厘米。 从已清理的部分竹简上,可清晰看到“一”的字样,还有类似现代“阝”的文字等。 专家介绍,这批竹简与古井年代相近,上面...
湖北省荆州市考古人员日前在荆州区纪南镇发现200余口古井。由于这些古井分布在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上,考古人员正对这些古井进行抢救性发掘,截至4月26日,已出土包括陶器和铁器在内的文物200多件。 据了解,这些古井密集排列在"引江济汉"工程河道内,既有内侧用竹子围起来竹圈井,又有内侧由陶制成的陶圈井。古井大小同现代井基本相似,直径约0.8米,最深的约8米,最浅的约5米。根据井口横截面上...
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的引江济汉工程河道上,考古人员发现了200余口密集排列的战国古井。这些在全国都少见的大规模古井群,到底“隐藏”着多少尘封的秘密?连日来,考古人员对这些古井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昨日,因整个河道的河坡及河底遍地是淤泥,考古人员停止了发掘,现场有几名村民在守护。踏着泥泞,记者来到河底看到,在约10亩的范围内,“重见天日”的古井多达23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