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引子 能够置于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史内在脉络中进行研究的艺术家的数量并不多,它们大概在二十位左右,这不仅由于这一历史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它的持续性,这使得那些缺乏思想逻辑的参与者要么在一阵阵令人晕眩的潮流运动后离队,要么在输光赌注后匆忙走开。张培力无疑是这二十位左右中的一位,但这不是由于他始终处于潮流前沿或是潮流的创造者,恰恰相反,他在这一段历史中的位置是由他对这一潮流的不...
我一直对绘画以外的方式有种好奇心。面对不同的媒介,我会有创作的冲动。”学油画出身的张培力,如此解释其20多年来对录像艺术的执着。18日下午,张培力应邀来到深圳华·美术馆,以《个体的叙述》为题,讲述其录像艺术创作历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更是直面录像艺术面临的问题、回应业内对他的评价。 创作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 1988年,张培力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3...
周雁冰 报道 摄影/李白娟 版面设计/李利群 倡导“理性绘画”的张培力,1988年因创作了中国第一件录像作品《30X30》,被称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1995年开始放弃绘画,全力投入录像及相关摄影、装置艺术创作。他的录像作品以隔离而中性的 立场,自由、深刻地考虑人与世界的关系,创造出了一个强有力的艺术体系。 前不久,张培力应邀在“艺术登陆新加坡”期间来新与本地观众对话,记者与他进...
有一种人渴望站在高点,坚持对心中的不可言说进行言说,哪怕应者寥寥。脚下是自己能见到璀璨的霓虹灯光。 张培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一生对抗主流:主流的美术创作、艺术教育、审美,甚至主流的系统意识,却不经意间被“主流们”推向前台:作为“中国录像艺术之父”,作为最早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中国艺术家,作为首个在美院尝试开辟新媒体系的艺术家。 “我一直没把自己当主流,更不想把自己的创作当作进入主流的一种交换。”...
“我觉得现在这种混杂重叠很好,我不会再去强调纯粹性。很多人讲我是中国。扯淡。你怎么知道什么是中国?中国的概念一直在变,中国文化的概念一直在变,中国人的概念也一直在变,对不对?什么是中国?你要回到哪个中国?”张培力说,“艺术家是在过去和未来之间行走的人”。他的手机响起老电话机的铃声;他的“雪铁龙毕加索”军绿里有抹亮银;他为餐饮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