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1日,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七期全国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结业。来自广西、甘肃、云南、广东等省区的12家古籍藏书机构共22位学员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历时11天,以古壮字古籍修复为内容对学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培训班邀请了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主任韦如柱讲授广西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现状等课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云南传...
参展展品彝文《百乐书》。“百乐书”系彝语音译,是滇南彝族对民间流传的一种彝文典籍的统称,其特点是用图、文对照的形式反映流传地彝族的社会和生产生活情况。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泛黄的纸张、古旧的木牍、现场展示象形文字书写……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的“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北京站)于7月25日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共分中国少数民...
彝文古籍《百乐书》 本报记者 殷泓摄/光明图片 记录纳西族三大古典史诗之一的东巴文古籍《创世经》、迄今发现的抄写年代最早的彝文古籍《六部经书》(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李芳抄本)、壮族学习汉字的工具书《三千书》(清抄本)、现存年代较早的西双版纳老傣文贝叶写本《大藏经》(清代贝叶经)、我国刊行的第一部大型满汉语文词典《大清全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京都宛羽斋刻本)……7月25日,“民...
东巴文、彝文、西夏文、契丹文、女真文……18种少数民族文字仿佛穿越时空来到观众面前。7月25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北京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国家民委主任巴特尔、文化部副部长杨志今、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等出席开幕式。 本次展览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旨在宣传30余年来全国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
为破局古籍修复人才稀缺困境,云南省近年来采取“专家+志愿者”模式充实古籍修复力量,提速古籍修复步伐。目前已正式完成以彝藏古籍文献为主的少数民族古籍实验性修复工作。 云南是我国古籍大省,各类古籍存量逾百万册。长期以来,大批古籍分藏于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寺庙,有些长期散落民间,饱经岁月侵蚀,亟待抢救性修复。为此,2012年以来,云南省古籍保护中心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古籍修复志愿服务项目,广泛吸纳高...
11月1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云南站)”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全面展示了30余年来,我国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普查、搜集、整理、翻译、出版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此次展览包括四部分:“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古籍”展示了书籍类、铭刻类、文书类、讲唱类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民族遗珍:少数民族古文字古籍”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文献价值的珍贵古籍原件...
11月1日上午,由国家民委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主办,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国家民委民族文化宫联合承办的“民族遗珍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全国巡展活动在云南民族博物馆开幕。 国家民委副主任李昌平宣布展览开幕,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高峰致辞。来自全国多个省区市的民宗委、民族古籍机构、民族宗教研究机构等200余人参加活动。 据了解,此次展览展出了现存的具有代表性和...
10月21日,青海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审马忠向记者介绍,未来五年,该部门将抢救、保护、整理濒临失传的民间孤本、善本、手抄本等各民族古籍十六部。 据悉,十六部古籍中,将扫描、汇编藏族苯教时期对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的吉凶进行占卜的古籍《玛桑占卜》,将辑录有关藏传佛教格鲁派发祥地塔尔寺的藏、汉、蒙文等史料。 马忠介绍,十六部中,今年年底前将首次出版现保存于该省循化撒...
图为“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新疆站)开幕现场。孙亭文摄 7月26日,“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活动(新疆站)开幕。蒙文《西游记》、彝文《君臣之道》、东巴文《烧天香》、藏文《四部医典·诀窍部》、察合台文《伊斯坎德尔传》、水文《正七》等百余件中国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珍贵书籍在此间展出。 是次巡展由国家民委...
在近期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中,广西有5部古籍成功入选,其中3部为古壮字古籍。至此,广西共有24部壮族和毛南族古籍分别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成果丰硕。 一直以来,广西把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作为推动民族和谐团结的工作来抓,30年间先后抢救、搜集到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古籍1万多册(件)。其中,有24部壮族和毛南族古籍分别列入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一排排整齐的书柜,一本本静默无言的古籍。无须多语,一屋子的书香自然而然引人进入文化的殿堂……走进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特藏书库,丰富多彩、卷帙浩繁的少数民族古籍,瞬时让人感到新疆灿烂的历史文化。 据介绍,目前这些被搜集出来的古籍,只是新疆少数民族古籍的“九牛一毛”,更多的古籍则流散于民间。如何抢救、搜集新疆少数民族古籍?如何让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得到系...
近年来,云南省民族古籍办抢救保护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5000余册件,其中,库藏彝文古籍数量居全国乃至世界第一;库存瑶族古籍数量居全国第一,也是全世界珍藏瑶画最多的3个地区之一(其中两个地区分别在法国和英国);库存傣族贝叶经数量居全国第一。还有1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不容乐观的是这些古籍正以每年上千册(卷)的速度在流失,抢救整理和保护任务仍十分艰巨。”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民族宗教事务局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的投入力度,设立古籍整理专项资金,派专人深入各旗区组织有关人员座谈调研,搜集少数民族古籍文献资料,近几年用蒙古文整理编辑出版了《蒙古文学赞颂珍藏》、《古代源宝经典》、《莲花宝藏史》、《古代蒙古文箴言手抄本集》和《圣训教课书》等5部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书籍。这对于少数名族的古典文学研究与文化保护起到了突出的贡献。
据《新疆都市报》报道,少数民族古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间交流、融合、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可再生。但目前,少数民族古籍存在底数不清,保护不力,流失严重等问题,加强保护少数民族古籍迫在眉睫。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多项举措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坚持...
新疆都市报讯(记者 温丽娜 报道)少数民族古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各民族间交流、融合、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不可再生。但目前,少数民族古籍存在底数不清,保护不力,流失严重等问题,加强保护少数民族古籍迫在眉睫。 近日,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多项举措加强我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通知》要求,各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