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明代宣德瓷是指(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以青花最富盛名,因其胎质细腻纯净,釉层滋润沉静,釉色晶莹艳丽,纹饰多姿多彩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这个时期不仅官窑产品质量极其讲究,数量有限的民窑产品亦很精细,颇中具典雅之风。宣德瓷器总体具有较高的艺术...
此器饰缠枝莲纹;碗身广浅,造型浑厚,器壁厚度约1厘米,胎体均匀,外壁以青花绘缀纹饰,内壁留白,缠枝莲纹线条细致柔美,完美平衡器型浑重之感,窑烧技术高超。多数大碗均见口沿下书“大明宣德年制”款,而该碗口沿下绘一道云纹,纹下书年款,圈足同缀云纹,并不多见。该碗在香港苏富比2017秋拍会上以322万港元易主。
在中国历朝的蟋蟀罐中,以明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蟋蟀罐最负盛名。宣德皇帝喜欢斗蟋蟀,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故朝野之间玩虫之风日盛。为满足宫廷养斗蟋蟀的需要,宣德皇帝下命御窑厂烧造了大量蟋蟀罐。宣德时期,景德镇制瓷业空前发展,加之御窑厂烧造的蟋蟀罐工艺精良,纹饰新颖多样,遂成为一代名品。 1993年春,景德镇陶瓷考古研究所发掘珠山明代御窑厂遗址时,出土了大量碎瓷片,复原出一批蟋蟀罐。其中...
明 高19厘米、口径6.3厘米、底9.5厘米 石榴尊是宣德窑的新品种,它以胎体精细,釉色鲜明而浓艳,造型新颖,装饰生动而影响后代。此瓶的纹饰以灵芝和石榴为主,灵芝代表长寿,石榴代表喜庆,喻意吉祥长寿。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从波斯带回制造青花瓷的上等釉料“苏勃泥青”,从而官窑青花釉料则多以进口料为主。人们发现,使用进口釉料烧制的成品,其色彩更为鲜畅明快,对比性极强。
玉壶春瓶,系古人的实用酒器。“玉壶春瓶”四字,指的就是用玉壶去买“春”(“春”系指酒),玉壶春瓶,因此得名。 这里介绍的是一件明代青花缠枝莲纹玉壶春瓶(见图),高32.8、口径9.8、底径12.1厘米,撇口沿,细颈,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为杏圆状下垂圆腹,曲线变化溜圆,圈足相对较大,稍向外撇,底施白釉,胎质细白,较厚重,釉色青白肥润,纹饰颈部为蕉叶纹,腹部为缠枝莲纹,胫部为如意纹,青...
我国青花瓷器到明宣德时,已发展到极盛之地步,不论是选料、制样、彩绘、题款,无一不精。当时瓷胎是采用景德镇东乡的麻仓土,洁白细腻,其青花原料则是来自南洋的“苏泥勃青”,此种青料不太稳定,但发色却明亮浓艳,加上散晕的特殊效果,因而展现出一种深浅浓淡的层次感。《南窑笔记》称:“青窑虽出于永乐,而宣德为盛……极其精雅古朴,用料有浓淡,墨势浑然而庄重……” 明代初期,瓷器之造型,种类不多,大都为瓶壶盘...
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器,一直被认为是青花瓷器烧造历史中十分杰出的作品。此朝的青花器在造型上有许多的变化,常见的计有碗、盘、执壶、扁壶、花浇、梅瓶、高足碗、高足杯、葫芦瓶、梨形壶、天球瓶、僧帽壶等类别,除此之外,偶尔也可以看到烛台或大汤匙的产品。 图片中的宣德“青花番莲梵文汤匙”,是宣德窑瓷器中相当特别的一件作品,大杓全长33.5厘米,杓身最宽处为8.8厘米,其内部写满了“然札”体式的梵...
宣德一朝窑业兴盛,上承永乐之品质,于短暂的十年里却铸就中国陶瓷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传奇,为有明一代官窑瓷器艺术之典范,开创之功甚伟,集古今之菁华,融中外之风格,器类式样之丰富,釉色装饰之广泛,为此前所未经见,隽品迭出,尤为精绝,其中青花一项,色泽深翠,式样精妙,备受后世推崇。 中拍国际2011瓷珍雅玩拍卖会中推出的此件“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纹葵口碗”即为此中之佳例,为斗笠葵口式,造型别致,自见...
明宣宗朱瞻基为史上寥寥可数擅长文艺和献身于仁政的儒家君主,执政十年,“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史称“仁宣之治”。每于万机之暇,宣宗皇帝寄情于各式文玩,以致彼时雕漆、 范金、织绣、制墨、埏埴等诸类宫廷工艺品成就斐然,皆称后世同类之典范。其御瓷一项,承前朝之辉煌,更为精进,其选料、制样、画器、题款无一不精,创新发明极...
网络配图 后世仿宣德青花的产品很多,官窑民窑均仿,明成化官窑即出土过书“大明宣德制’’款的青花瓷器。官窑仿官窑,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好古,特命官窑仿官窑;二是宫中传世瓷器破损,故命官窑仿制补缺。无论哪种情况,官窑仿品都十分精致,所书款识亦很认真。前一种情况仿品不重造型,纹饰却逼真,多是本朝产品,仅书宣德款识。后一种情况则追求造型纹饰均逼真,清代康、雍、乾三朝均有官窑仿宣德青花产品,有书宣德款...
(一)佛教曼陀罗及佛像种子字的综述: 我们知道在佛教中,有两个大派别,即所谓大乘和小乘。而在大乘中又有显宗和密宗之分,而显宗的宗旨是将佛教的理论进行诠释。而密宗则注重在佛教事相方面的表现。把所有佛教的理念以及佛像佛号都用形象表达。这种形象名为“曼陀罗”。比如在显宗中“转识成智”的理念,而在密宗中使用东西南北中五方佛号来表达。而这五方佛号又用五个梵文字母来代表,东方阿门众(读初,法华经佛居东方...
宣德官窑青花瓷大部分使用苏麻离青料,同时具有永乐时期青花纹饰色泽浓艳、晕散、凹陷胎骨、具黑色斑点等特点。同时宣德官窑还有一小部分使用国产钴料绘纹饰,颜色艳丽稳定,没有黑斑。 宣德青花龙纹洗 宜德时期的青花瓷的胎体,比永乐时期的同类器物要厚重,釉子肥厚,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糯皮釉”。若在高倍放大镜下观察,会发现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是小气泡擦大气...
明宣德朝典型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宣德地层出土的青花器和传世品中的有款器。明宣德青花瓷的青料与明永乐朝青花瓷的青料相同。其他特征。以下分出土品与传世品两大类介绍。 出土品:景德镇御窑厂明宣德地层出土,分前后两期。前期为明宣德一年至五年。出土器物有:海水瑞兽纹爵残片;篆书款“宣德年制”残片;砖残片;海水瑞兽纹大碗残片;外缠枝灵芝内折枝瑞果纹大盘残片,复原口径74 厘米、底径63 厘米、高10...
龙,在我们民族文化里占有显赫的地位,它象征着威严、强大、正气、祥瑞。它的形象最初表现于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雕艺术品,原始、抽象、精美绝伦。到了商代,无名艺术大师创作的玉卷尾龙之类,则较为具象地刻画了龙的形貌与神态,至春秋战国及两汉,在我国辉煌的古玉艺术中,龙的形象已得到完备的塑造。 瓷器上有龙的出现,大抵已到隋唐,以简练的堆塑手法表现,极具观赏价值。 元代首创青花瓷,所绘图...
碗作斗笠式,全器以青花绘饰,口沿、足墙饰青花弦纹两道,碗壁以青花通景绘“岁寒三友”,修竹清逸俊秀,寒梅傲雪欺霜,青松坚韧不拔,运笔丰富潇洒,生动自如,绘制因循章法,俨然水墨意态。胎釉结合紧密,釉质细润莹白,与青花翠蓝之色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足底双圈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在北京保利十周年秋拍会上,以241.5万元成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