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继巴尔夏明神庙 (Baal Shaamin) 之后,圣战组织“伊斯兰国”又将帕尔米拉 (Palmyra) 地区最壮观、保存最完好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址古迹之一、一世纪贝尔神庙 (Temple of Bel) 炸毁。一经报道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 (ICCROM) 对此表示强烈愤慨。图为 2014 年 3 月 14 日拍摄的资料图片,显示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东北部 215 公里处...
哇沿水库坝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扎麻日村东南约2千米。经前期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发现在坝址上游察汗乌苏河两岸的山前台地上分布着密集的古代遗址与墓葬。为配合该水库的工程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于2014年4月至9月,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对水库建设涉及区域内的官却和遗址与古代墓葬等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房址10座、灶坑31个、墓葬25座,祭祀坑6座,揭露面积达7695平方米。...
甘肃省瓜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宁瑞栋今天有点激动。这位76岁的老专家对于今天下午在兰州大学宣布的一项考古成果十分感慨: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利用遥感技术与考古学等多学科交叉,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地发现了10处以上的古代遗址;而他自己则为发现几乎同样的一处古代遗址用了10多年时间。“当年,要是能用你们这项技术,也不用费我10年功夫了。” 得来全不费功夫 宁瑞栋老人的感...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文物工作者近日在中国第二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发现6处古代遗址,据鉴定这些遗址已有近5000年历史。 日前,阿拉善右旗文管所根据牧民提供的线索,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专项调查,发现了在地表裸露的3件陶罐和1件黄褐釉高足杯。其中,2件双耳夹砂红陶罐破损比较严重,1件双耳彩陶罐除底部破损外,整体保存良好。 为进一步扩大调查成果和范围,文物部门对周边5个湖泊进行了调查,新发现古代...
本报刊发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闸现身聊城》报道22日见报后,不少读者表示了关注。报道中的船闸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勘探施工才发现的,而且在以前的类似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与文物考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守功,请他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涉及的文物考古情况进行介绍。 南水北调山东段确...
本报刊发的《京杭大运河第一闸现身聊城》报道22日见报后,不少读者表示了关注。报道中的船闸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的勘探施工才发现的,而且在以前的类似报道中也多次提到了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看出南水北调工程与文物考古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山东省文化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守功,请他对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涉及的文物考古情况进行介绍。南水北调山东段确定文物...
重庆教育学院地质、洞穴专家朱顺知教授十七日向记者透露,他日前在重庆酉阳县城附近腾龙洞考察时发现一处“疑似”太平军军火库遗址。 朱顺知告诉记者,十一月初他跟随洞穴地质科考组前往酉阳县考察,在腾龙洞内见到近百个熬制硝盐造火药的古灶,灶坑上还有许多烟熏的痕迹,地面散落着一些古代瓷器和人骨。 据《酉阳县志》记载,清末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攻克酉阳县龚滩镇后,为进军四川,曾在当地...
■青兰高速公路邯郸双玉泉至岗头段,发掘出东苑城和岗头两个遗址 ■该发现将对龙山文化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发挥重要作用 ■遗址内有价值文物已发掘完毕,上面将建高速公路 将建高速公路的黄土地上,隐藏着数千年前的古文化。近日,河北省文物部门在青兰高速公路邯郸双玉泉至岗头段,发掘出两处古遗址,最古老的遗迹距今至少6500多年,而最“年轻”的遗迹也至少有1700多岁。 省文...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日前在襄樊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20万平方米的东周至汉代遗址。 据介绍,该遗址位于襄樊市襄阳区东津镇周寨村后王岗,距离2006年已发掘的东津陈坡古墓约4000米。地表暴露有丰富的陶片,所见陶片以汉代为主,有陶罐、盆、瓮、瓦等,并可见到少量的东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在遗址内土层的断面,可以看到至少有70厘米厚的文化层,并且在汉代文化层下有东周...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昨日揭晓,巴里坤东黑沟遗址及库车友谊路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入选。当日,在北京参加终评会的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相关负责人通过电话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自治区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东黑沟遗址位于巴里坤县石人子乡石人子村南的东天山(巴里坤山)北麓,现已发掘3座大型石筑高台;发现多处石围居住基址、墓葬、上千块刻有岩画的岩石;发现有圆木构筑的建筑和...
日前,一支由山东大学考古系和山东省东营市历史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进驻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对可能是“商周制盐遗址”进行发掘。位于广饶县丁庄镇的“商周制盐遗址”距离渤海仅十余公里,遗址发掘面积达一千平方米,共划分了十个探方进行开挖。图为正在对制盐遗址进行大规模的清理。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五十七岁的村民周华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耕种的几亩田地竟然有可能...
由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遥感与航空摄影考古中心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日前进入巴丹吉林沙漠部分地区进行考古调查,调查表明这一沙漠的不少地区曾适合人类生存。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联合考古队共发现古代遗址20处,并发现大量种类繁多、制作精美的细石器。其中,马山井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地表发现仰韶时期的夹砂红陶片和青铜时代的夹砂红褐陶片。其余19处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境内...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