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发现的真象腿骨化石。钟欣摄 “日前,我们在西宁市湟中县调查评价出了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谢家组剖面,剖面中存在约2000万年的珍贵哺乳动物化石群。初步推断当时的河湟盆地总体处于泛湖相沉积环境(大面积分布湖),所以目前已在湟中县总寨镇吊沟也发现了同一时期相类似的动物化石,可以说除谢家和总寨以外或将还有更多同一时期的动物化石未被发掘。”6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拜永山说...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高峰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当地考古工作人员日前在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桃源村发现了袁氏剑齿象臼齿等早更新世晚期哺乳动物化石。 镇康县位于滇西南汀河下游和怒江下游南北水之间。11月6日,镇康县文物管理所所长龙卫明获悉当地农民发现古生物化石后立即赶赴现场,拍摄部分挖出化石图片,通过临沧市文物管理所所长邱开卫传给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古人类部研究馆员高峰。看到最具...
据报道,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6月25日宣布,在胜山市北谷町发现1亿2千万年前的动物化石。那些化石属于上半身骨骼,各连接部位保存良好,十分罕见。而发现这些化石的竟是当地一位小学生,即现年11岁的岐阜市小学生船渡翔琉,他前年参加该博物馆一个活动时,挖掘出了那些化石。 博物馆检查后发现,那些化石表面有哺乳类动物的牙齿,属于白垩纪前期的多臼齿类哺乳类动物化石。 其中一块化石长5厘米、...
从今年4月份开始,由山西大学和大同市考古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对大同、朔州境内的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遗址、古人类化石遗迹进行为期3年的调查与发掘,现已在大同县、阳高县等处发现50余处旧石器时代及动物化石地点。这一新发现,将扩大泥河湾盆地的内涵和外延,对进一步探索大同地区远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6月22日记者采访获悉,此次考古通过地层堆积、生物化石、C14测年测试三种方法,在大同县、阳高县等...
日前,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Natural History Museum) 称科学家现已发现两种 2.78 亿年前在巴西出现过的以前未知的蝾螈目生物,有望揭示动物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来自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阿根廷、德国及其他国家的国际科学家团队在南美所找到的最古老爬行动物遗骨旁边发现了这两种两栖类生物化石,并在《自然》 (Nature) 杂志的一项研究中进行了公布。图为图像再现古代湖泊生态系统中灭...
(1)11月2日,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工作人员在整理三趾马动物群古生物化石。 近日,为加强古生物化石保护和提升展示效果,国内最大的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之一——甘肃和政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组织技术骨干和科研人员对馆藏的近万件古生物化石进行整理修复,并对展厅重新规划布置,以系统展示奇蹄类三趾马、鼬鼠、巨鬣狗、巴氏剑齿虎等古生物化石。此次大规模布展工作预计11月底结束,届时部分珍贵古生物化石将在布置后的新展厅...
记者从河北省阳原县获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历时数月对泥河湾遗址群进行了考察,在泥河湾遗址群马圈沟遗址第一文化层上方发现两处百万年以上文化层,专家将其命名为1A、1B文化层。 马圈沟遗址分七个文化层。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显示,马圈沟遗址第七文化层距今176万年、第六文化层距今175万年、第五文化层距今174万年、第四文化层距今169万年、第三文化层距今166万年、第二文化层距今...
(2006年7月3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6年8月7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加强对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指古猿化石、古人类化石及其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 第三条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古人类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
2013年以来,和政县把化石作为一项优势文化产业来精心培育,不断加大对化石文化产业的推介和宣传力度,全力打造化石文化品牌的金字招牌,收获颇丰,连获五喜。一喜:今年5月18日,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荣获201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实现了甘肃省县级博物馆荣获全国精品奖零的突破;二喜:该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是该县“打造文化品牌”中取得的又一重要...
3月29日,由台湾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甘肃地质博物馆主办,台中市政府、甘肃和政古动物化石博物馆、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文教基金会协办的《从龙到兽——大灭绝与大演化特展》在台湾台中市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分“龙厅”、“恐龙陨落,兽类崛起”、“兽厅”三个既自独立又前后呼应的主轴单元,阐述了龙的灭绝、兽的崛起。展览展期6个月,展品由两岸三馆共同提供,其中104件(具)标本来自甘肃,包括甘肃地质博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