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记者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发掘工作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出土小件800多件,有玉石器、青铜小件、杵、凿及大量陶器。 海门口遗址位于剑川县甸南镇海口村海尾河以西,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此前经三次大规模考古发掘,2008年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早期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在世界上也极为...
近日,海门口遗址第四次考古发掘阶段性工作汇报会议在剑川县召开。 据介绍,剑川县海门口遗址分别于1957年、1978年和2007年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特别是第三次考古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并获得“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荣誉,是西南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重大考古发现,具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为进一步做好海门口遗址保护和利用工作,2016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记者今日从云南剑川县政府获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公布的“二00八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发现”中,该县海门口史前遗址榜上有名。 据了解,“二00八年度全国六项重大考古发现”为:陕西高陵县杨官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甘肃临潭县陈旗磨沟齐家文化墓地,云南剑川县海门口史前遗址,河南安阳市殷墟刘家庄北地遗址,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葬,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遗址...
木桩柱间的横木 三次发掘终获重大考古发现 剑川海门口遗址曾于1957年和1978年进行过两次清理挖掘。但是前两次的发掘由于种种原因,发掘组织不规范,考古资料没有正规整理出版发行,还有地层与文化遗址混乱。 去年12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由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剑川县启动了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此次海门口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引起了大理白族自治州的高度重视。 省考古所领队闵锐从该遗址前两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