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在河南郑州开幕的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获得田野考古奖一等奖的5位项目负责人用中英双语的幻灯片,向台下近700位国内外学者全方位展示了发掘、考据和文保等全过程。这是大会主办方、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最感欣慰的一幕。

  “田野考古采用的新理念、新方法和应用的最新技术,是全世界考古学者都能看懂的。”同时也是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的王巍说,“田野考古奖能最好、最全面地展示中国考古学的现状,集中反映出中国从考古大国迈向了考古强国。”

  今后三天,这一中国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考古学术盛会将全程向公众敞开大门,举办16场公共考古讲座。海昏侯刘贺、唐代美女、殷墟传奇、大河村彩陶等“网红”将由权威专家之口,披露更多幕后故事。

  “在中国当下所处的大时代,考古学要做三件事:科学化、公众化和国际化。”王巍说,目前中国的考古技术达到了国际一流,也积累了丰富经验,现在正是走向公众和世界的最好时机。

  考古学术交流发生质的变化

  中国近现代考古学以1921年发掘河南仰韶村遗址发端,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为基石,已发展了近百年。为何直到如今才举行“首届”考古学大会?

  王巍说,这是因为中国考古在学术交流方面发生了“非常重要的、质的变化”。自2014年4月1日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以来,目前该学会已成立新石器时代、植物考古、动物考古等13个专业委员会。

  据悉,首届考古学大会在学术交流方面,将由13个专业委员会分别主导,“这样的交流和探讨就会非常深入。”王巍说。

  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每年召开一次年会。王巍说,由于一个省份只有两三个名额,且讨论内容“从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元明清”,学术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013年中国考古学会换届以后,很多常委会成员意识到,以前那种内容纷杂、人员有限的年会形式需要改善。由此,首届考古学大会应运而生。

  王巍说:“以后的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两到三年举行一次,不限名额、以文会友。大会由专业委员会组织研讨,路费和住宿费自理,减轻主办方压力。”

  考古要解决公众的好奇心之问

  去年,海昏侯刘贺之墓、“水下考古”发现致远舰都引起公众的极大关注。王巍认为,这反过来对中国考古界如何更好地普及考古知识、提升全社会的文物保护观念,提出了新挑战。

  “我建议大学的考古专业开设讲演课。因为考古跟别的学科不一样,归根结底,它要解决公众的好奇心之问。”王巍说。

  他发现,国外的很多考古专家能脱稿滔滔不绝说上半小时,“还很幽默,逗得听众哈哈大笑”。“但我们放不开,不敢幽默,生怕一幽默就会被说成是不严谨。”

  本次考古学大会专设的公众讲座上,动漫片《考古训练营》2.0版首映式就是一次面向年轻人的“试水”。片中的卡通人物“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在有趣的情节中科普了考古是什么,怎么做。

  “这次大会不仅有研究和交流,还是中国考古界一次集体走向公众的推广和普及。”王巍说,大会还将专门举办“面向未来的中国考古”青年学者圆桌会议,请年轻的考古人“指点江山”。

  “考古界讲究论资排辈,但我们一定要创造一个平台,听他们讲。”王巍说,“20年后,中国考古的天下是他们的,希望他们中间能出现像国外那样的明星考古学家。”

  希望国家设立文化交流专项基金

  据悉,本次大会有来自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埃及、印度、日本和韩国等11个国家的24位外国专家进行主题发言。王巍表示,邀请的专家都是来自有实质、长期考古合作的国家和领域,中国目前有70个国际合作项目,包括调查、研究、合作发掘等各种形式。

  王巍说,中国考古的国际化经历了从完全的“请进来”到上世纪80年代“陷入争论”,再到“请进来为主,走出去为辅”的三个阶段。当时的“走出去”,主要是参加国际会议,获得知识和资讯。

  “但如今,从国家级、省级的考古机构到大学的考古系,都形成一个共识,就是我们需要走出去,知自己、知世界,积极履行大国的责任。”他说。

  让王巍最有感触的,是一次在吉尔吉斯斯坦参观国家博物馆,发现展品几乎都是前苏联时期的考古成果。对方非常热切地希望能有更丰富的国家历史的展示,但却没有力量去做。

  “其实,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我们的文献有记载,文明也互相影响,很多文物欧洲考古学家不认识,但我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他说,文化探源有亲善睦邻的作用,更会有效提升中国文化历史大国的地位和认同感。

  王巍希望国家能够设立文化交流专项基金,并对中国考古“走出去”提出整体的策划和支持,“目前,我们还是各自为战,依靠自己单位的经费去开展项目”。

  “但我们不能等了,否则又会错过这个时机。”王巍说,“一带一路”为中国考古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多样性,一定会对世界考古学的发展,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责任编辑:小明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