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2年度峰会在北京举办。 结合去年秋拍之后艺术市场中的40%缩水说和今年拍卖界整体遇冷的市场表现,将主题定为“问底”调整期,来自国内拍卖界、收藏界、法律界、金融界、艺术市场研究和观察的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总结2012年艺术市场。

刘锡荣:刚才听了大家三个问题,一个是关予女士的雅昌数据监控系统,再一个是拍卖公司各位老总和专家,他们对市场的认识、阅历和判断,还有旁边两位对于艺术品自身认识和投资判断。我感觉他们都是专家,这样的东西我讲不到位。但是我想说的是艺术品市场,这个市场好坏和人们对艺术品本身的认知程度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乃至国家经济发达情况的标志之一。如果说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财富不能够充分认识这些艺术品,那么这个国家的经济的规模以及经济未来发展和人们的文明程度值得考量,这是第一个问题。

你们看从欧美乃至港台,乃至中国,实际上三个层面,不同层次的投资状态和对这些文明和文化产品的认知不一样,导致运作模式和投资理念也完全不同。比方说欧美的,应该是早于我们大陆10年以上,它的买入和卖出的运作周期,港台应该在我们大陆的3至8年左右。咱们大陆就像刚才绍良讲的,是这种投机行为,但是这种投机行为恰恰说明艺术品投资价值所在,就商业而言不错,但是就艺术品的价值而言值得考量。

再看看这几年的投资情况。我准备了一些数据,这个数据就是国家的货币和刚才关予女士讲的成交量的情况,增长和减少。咱们国家从1999年开始对外公布现金投放的量,从1999年到2003年这五年期间投了80个亿的货币。从2004年到2008年180个亿,这五年增加了100个亿。从2008年到2011年底一共是220个亿,今年咱们以后三年为例,2009年是60.62亿,这一年人民币的投放量远远高于美国16.8943%,而2010年是70个亿,增加了10个亿,2011年是85万亿,增加了15万亿。那么2012年肯定不会少于90万亿,甚至到百万亿。

咱们大陆是中国嘉德和翰海拍卖,这些资料是网上找的,不一定准确。再就是香港的苏富比和佳士得,我发现大陆从1994年开始拍卖到2003年这十年期间,实际上是起步投资的阶段,从1994年的一个亿,1.07亿到2003年是6亿,10年从一个亿到6个亿。那么从2004年到2008年,这个阶段上20个亿,2004年就是24亿,2005年24亿,2006年26.9亿,2007年28亿,2008年26亿,始终在26亿、29亿、30亿之间徘徊。这时候正是非典之后,国家加大了投入,市场消费锐减,国家在期货又加大投入,突然拍卖井喷。再看最近这四年,最近这四年其实以2001年为高峰,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这两家是完成了160个亿,香港苏富比和佳士得完成140亿,2012年大陆这两家完成了63.77亿,香港那两家完成99.9亿,就是100亿。2012年是15亿,2011年合起来是30个亿,所以这就是寇总说的腰斩。这四家的大陆和香港这两家一对比,两家30个亿,两家15个亿,正好是腰斩。

主持人:我现在满脑子都是数字,我听您刚才讲的。比刚才来之前更晕了,您觉得这个数字什么时候能有稍微的反弹或者说您认为这种市场份额的缩减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刘锡荣:首先我认为艺术品投资,由于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和文化欣赏的投资,和未来增值的期望共同构成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有别于任何其他商品,这种商品的有限性和人们对它的文化认知程度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人们文明程度提高还会升值。但是在一定时间段之内会有好多大量的,在2011年买入的东西,在相对经济不景气甚至滑坡阶段当中,要兑现是比较难的。

责任编辑:ZF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