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应,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淀,是人们对生活需求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的行为,是人精神得以承托框架!正值中韩建交20周年,中国文物网的记者采访了大韩民国驻华大使馆, 韩国文化院:公使参赞兼院长金辰坤,和我们一起聊聊文化那些事。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文物网:(编辑 尉露)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从什么时候到中国开始从事文化领域工作的?

金辰坤:我在驻华韩国大使馆作为新闻官工作了一年零八个月,现在作为文化院院长工作了四个月。从事文化宣传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

中国文物网:这些年您一直致力于文化领域工作,能谈一下您的感受吗?

金辰坤:在中国工作期间,我感觉到中韩文化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不同点。所以中韩文化可以被称为和而不同的文化。正是因为有许多的共同点,所以相互之间感受到亲密感,不断保持友谊合作。但又因为相互之间存在着不同点,人们也会感叹说,啊,原来两国之间这么不同啊。而这些不同点也成为了两国互相尊重的根据。

中国文物网:您觉得中韩文化是否会有共同点,近些年来中韩文化所有权出现了分歧,您是如何看待的?

金辰坤:很多共同点意味着两国文化基础是相互重叠的。因为文化基础相互重叠,就会造成现在偶尔会出现的“这个是我们的,那个是你们的”某些文化所有权分歧,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

文化本应是两国关系的润滑剂,因为文化产生纠纷分歧我感到很痛心,我认为这部分问题只有通过增强国民对文化的意识,“文化是没有主人的,文化的主人就是享有它的每一个人”才能顺其自然地解决。

中国文物网:对祖国下一代的教育一直是每一个国家关注的重点,就目前现状而言,青年人对传统文化重视普遍不如老一辈,该如何培养起培养起青少年对文化传承保护意识,在此方面您是否可以举一些经验实例,供我们借鉴学习?

金辰坤: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青少年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关心都比中老年人少,传统文化享有的方式与现代大众文化享有的方式完全不同。因为今时今日的现代文化大多是通过电视、广播、CD/DVD等媒体间接享有,然而传统文化则是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和现场直接体验的方式享有的。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与现代大众文化的体验方式不同,传统文化的体验方式如果不是在生活现场体验,而是通过媒体的话,会出现非常陌生,兴趣指数降低的情况。

中国文物网:青年人该如何接好传承文化这一棒,在建立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方面,有什么新的举措?

金辰坤:我认为让国民在现场亲自体验是传统文化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学校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自己对传统文化逐渐了解;或者通过在周边举办多场传统文化演出,使我们可以直接接触享有。我认为传统文化教育最重要的不是通过媒体,而是要走进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可以亲自去享受,去切身体会。韩国现在正在运行传统文化讲师储备制,即学校想教授传统文化,但因为校内的老师们在多样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存在一些不足,所以就邀请各地市的国乐家,或者是从事传统文化方面研究的专家到学校来,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

(声明:本网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Maggie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