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东方网
图片说明:朵云轩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崔晓力
作为国内首家艺术品拍卖公司,朵云轩堪称上海“文化产业”的先驱之,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眼下2012年“朵云动漫拍卖”和“朵云非遗拍卖”开拍在即。
据悉,凭借2011年首场“朵云动漫拍卖”专场,朵云轩成为国内第一家具真实成交额的拍卖企业,获得了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及动漫界的好评。而此次朵云轩与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合作,共同推出非遗专场拍卖,无疑开创了上海拍卖市场的先河。东方收藏记者为此专访了朵云轩的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崔晓力。
“我们的平台是期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由于这种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因此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人类这一伟大的精神创造,其内容和内涵要比物质遗产更为多姿多彩,更加博大精深。
图片说明:朵云轩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崔晓力接受东方网接着采访
2011年6月12日,北京市文化局和荣宝斋联合主办了“首届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拍卖会”。这场拍卖会不仅将非遗作品列入拍卖市场,更为非遗传承人带来最直观的市场定位和生机,从而搭建了一个生产性保护非遗的新平台。
崔晓力认为,政府出面保护非遗动用的是政府资源,但是其实“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有市场的”,需经营单位应该搭建平台,通过市场的培育、运筹,找到一个不同于政府输血的保护道路,运用拍卖市场机制,帮助这些遗产活在老百姓的需求中,使之有生命的活力。
“拍卖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传承、发展非遗开辟了一条新路”,崔晓力说,“今天我们举办非遗传承人作品拍卖,就是要让他们活得更好。”清末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在老上海抛球场南二马路口朝南洋房,新开了一家笺扇商号,这家经营信笺和扇面的艺苑便是日后声名大噪的朵云轩。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里,朵云轩的发展轨迹如中国文化艺术品的传承历史一般,跌宕起伏。踏入21世纪之后,朵云轩在上海出版业大重组的背景下推行了集团化改革,目前已打造成为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品鉴赏、投资、研究和发布的平台。
“通过市场渠道使价格符合市场规律”
中国拍卖与国外成熟的拍卖市场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目前的拍卖标的多以书画、油画和古玩为主,但是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品类并没有正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拍卖市场,但是这些散落于民间的艺术瑰宝已经在老百姓间广泛交易和流传,而可能恰恰是一些历经历史变迁的大都市保护了大部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遗产。
扩展阅读>>>
朵云轩2012非遗专场精品【高清】
朵云轩2012动漫专场【高清】
就“拍卖”本身而言,其就是一个平拍交易市场,崔晓力表示,大部分的“非遗”目前商业化程度还不高,还处于“藏在深闺人不知”的阶段,因此,需要搭建一个走向市场的通道,“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生产性保护”,崔晓力强调。
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就是以“非遗”为生产资源,经过市场运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市场经济机制相结合,赋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的经济属性,使其成为一项适应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产业化的本质在于大规模地制作非物质文化产品,在市场经济中彰显非物质文化的经济价值,并以此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周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更大的社会效应,承负更大的社会责任。
他表示,通过拍卖,通过接触市场,这些艺术瑰宝的价值将得以更好的体现,因为在市场的框架和机制下,价格要符合市场规律,价格的确定是一个表现市场价值的过程,“市场价格是动态的,市场价格的变化可以更准确的体现市场信号。”
据朵云轩方面介绍,此次专场涵盖了16个“非遗”门类共114件拍品,每件拍品都有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具的证书,这在以往的拍卖中是非常难得一见的。在此次拍卖中,估价最高的是由紫檀雕刻传承人屠杰提供的雕刻《达摩祖师》,估价260万至280万元。但除了天价之外,更有一大批无底价拍卖的精品,为广大普通百姓参与“非遗”收藏打开了一扇窗。
“过度投机是收藏最大的命门,挣钱不是收藏之道”
“朵云动漫拍卖”在2011年第一次试水,朵云轩开发这个新板块是顺势而为,动漫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有潜力,而动漫画家需要专业的拍卖机构来助推。朵云轩拥有成熟的产业链,只需要和原先的拍卖资源嫁接。
崔晓力表示,目前国内动漫拍卖刚刚起步,许多拍品的价格到底是多少还需要市场和时间来检验,“动漫作品的笔墨线条跟古老的字画是一脉相承的,但它的拍卖价不能和传统国画类比。相对于成熟的中国书画作品的拍卖与收藏来说,动漫拍卖是一个新兴行业。”
但是无论是动漫还是非遗,还是常规的艺术品拍卖标的,崔晓力表示,过度投机仍然是目前收藏市场最大的问题。
艺术品收藏的出发点在于对艺术的真诚热爱与保护传承,而资本的逐利本性,容易让收藏市场偏离主线,失去其本意。艺术品的特殊性,决定了艺术市场与金融市场
内在规律的不同,用金融市场投机的思路操作艺术品交易,未必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价格的“泡沫”和过度的投机是市场的两大阵营藏家或长线投资者,与短线投机客之间的“博弈”。一方面,部分追高买进的投机性买家尝到苦头,不但预想中的高收益率已无法复制,甚至想“斩仓”出货也难。另一方面,作为市场坚实基础的藏家再度相机入市,其中包括不少新面孔。只不过藏家对拍品的选择出现了新的方向和口味,除了精品力作依然受到追捧外,一些处于“价值洼地”中的、文化艺术含量高的门类也得到重视。
“对于真正的收藏家,或者长线投资者来说,他们在买进艺术品的时候就做好长期拥有的准备,即便将来出手,也可以借助“以时间换空间”而获得令人惊喜的回报”,崔晓力说,“艺术是五彩缤纷的,只要是自己喜欢,都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