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露 中国文物网
---访山东博物馆党总支书记王斌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中国文物网: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您对这个主题是怎样理解的?
王斌书记:主题可以理解为博物馆要与时俱进,突出的就是一个变。现在高科技,新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对博物馆走向大千世界以新的启示。社会物质文化的富足和精神文化的繁荣,使我们的公众在闲暇的时间里,精神交汇的选择权越来越大,对于我们博物馆融入社会的生活有了一个新的挑战。
中国文物网:当前世界科技、文化发展迅速,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在增加,然后那么博物馆作为具有一个社会教育文化功能的文化机构。那应该如何随着世界的变革来创新,然后从而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呢?
王斌书记:博物馆应该立足于公众的需求,将我们世界流行的元素和博物馆馆藏的特点相结合,开发一些公众乐于接受,能够亲身体验的项目,让博物馆成为我们收藏历史,引领时尚,取经未来的一个场所。
比如说:“我们山东博物馆的孔子学堂博学班,就我们世界的汉语热和博学热的元素。
开发了一些教育项目,受到了我们观众普遍欢迎。还有我们讲解系统,除了我们普通的讲解以外,随着我们世界的科技从外型美观,操作简单,内容丰富这方面给公众留下了非常的深刻的印象,公众的适应率也就非常的高。我们主要也是通过这些方式来做的一些工作。
中国文物网:今年博物馆日,山东博物馆为市民准备了哪些文化活动呢?
王斌书记:今年博物馆日,我们为公众准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说文物鉴赏知识讲座,工艺鉴宝,我眼中的山东博物馆,博物馆之游,摄影展,还有我们专家讲解通,展厅的讲解等等。
另外,我们山东馆专门开了两个展厅,叫考古馆。搞了一个考古工作坊,在考古馆的展厅里面,让青少年可以更好的了解我们考古方面的知识,并且可以亲自参与动手的一些能力。
目前,我们现在与日本有一个交流展,就是日本山口的一个陶艺展。另一个是和新疆馆合办的一个临时展览,在我们博物馆日也将继续展出。希望广大关注给予关注!
中国文物网:博物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守卫者,在实际的工作中面临着哪些挑战,公众对博物馆意识不断增强,该如何完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哪些新启示?
王斌书记:我觉得,面临的挑战应该是有这么几个方面吧,
一个是免费开放以后,我们这个公众数量剧增,这对我们博物馆运营的安全和应对事件的反应的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就是我们文物的包裹的要求,我们博物馆的陈列的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三个方面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也对我们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至于新的启示,主要有这么以下两点吧。
第一:要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加强文物遗产保护观念,是我们文物遗产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
第二:是将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公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并实现双向的增值的效益。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了公众生活文化的精神内涵,而生态和谐的生活文化又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注传统的文化遗产保护,才能真正的成为社会的共识,真正的落到实处,而不是一句空话。
加大宣传力度 大量普及文博知识
中国文物网:据了解国外的博物馆事业可能相对的更成熟一些,那公众的博物馆意识可能也更浓厚的,比国内的,从国内的情况来谈谈如何来加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识,从而发挥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王斌书记:主要有三个方面吧。
第一:要加强宣传,我们经常都会利用报刊,电视,网络一些新闻媒体对我们的文博知识的普及,博物馆基本概括的介绍和我们的展览进行推介。也开始探索博客和微博这样的一些宣传的手段,能够尽可能的拉近与公众的距离。
第二:我们积极的与学校教育来紧密的结合,将未成年人教育作为我们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中之重,学校联合开发课程,制定参观学习计划,在我们博物馆开辟第二课堂等等。我们也做了一个有利的尝试。
第三:要注重发挥我们志愿者的作用,以志愿者的教育传播和影响公众,对我们博物馆的认知度,我们主要从这么几个方面做了这些工作。
中国文物网:目前在我们山东博物馆中有哪些科技创新与多媒体应用技术,可以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斌书记:山东博物馆是目前我国耗能最低、科学含量最高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被列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推广项目,年发电量56万千瓦时,每年节约标准煤200余吨,减排二氧化碳500余吨。日常照明系统采用LED节能光源技术,高效节能寿命长是科技成果应用的又一亮点。现代化的学术报告厅可以进行多语种同声传译。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IBMS智能化系统,充分实现了回忆、照明、防雷等的智能化管理。
中国文物网:博物馆日即将到来,请您作一个寄语,对博物馆的事业和同仁们。
王斌书记:希望我们博物馆的事业能够蒸蒸日上,也希望国内博物馆同行之间,国际之间的文物交流能够更加的广泛,更加的深入。也希望我们山东以及全国的文博事业蒸蒸日上。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