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富春 中国文物网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现在我们主张建设文化强国,主要是强调不仅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而且也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文化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文化是软实力,是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第二、文化也是硬实力,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总量的重要部分;第三、文化和科技结合,将会改变和创造新的现代生活方式。就目前的国情而言,我们还只是文化大国,但并非文化强国。因此,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将树立中国的崭新形象。
建设文化强国作为我们的理想有其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就长远目标而言,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使当代中国文化恢复汉唐盛世,实行中华民族伟大的文艺复兴;同时,也要使当代中国文化走在当今世界文化的前列,让在世界的多元文化中放出异彩。就短期目标而言,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把文化事业的发展系统化、制度化;把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化、法制化。以此让文化走进人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和提升人民的文化消费水平。
但我们如何建设文化强国?这需要我们从当代中国的文化现状出发,思考文化发展的正确路径。在此,文化理念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为了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建立强国文化。只有强国文化,才有文化强国。但建立强国文化,就必须反对弱国文化。这里也存在文化的破与立的问题。
目前的弱国文化有种种形态。一是粗鄙文化。它以低级的内容和形式违背了现代人类文明的一般准则。二是腐朽文化。它往往宣扬与当代社会格格不入的陈腐的生活方式和价值标准。三是堕落文化。它主张的只是享乐、消费,有的甚至暗含包括吸毒等颓废的行为。这些弱国文化会损害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的风气,更会伤害一个国家的生命力。我们应该明确地反对这种种不良文化。
与弱国文化不同,强国文化会激发、壮大一个国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当代中国文化应该大力弘扬这种文化。就历史形态而言,它包括了数千年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其智慧的结晶就是儒家的仁爱、道家的自然和佛家的慈悲;百年来志士仁人振兴中华的不屈不饶的坚强探索;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人的开拓进取等。当然,一种强国文化不仅仅是传承和借鉴,而且也是创新。创新是强国文化的根本。
只有当代中国文化本身强大了,它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成为文化强国。
代表简介
彭富春,1963年9月生于湖北仙桃。198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1985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师从李泽厚教授,1988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进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大学,师从海德格尔晚期弗莱堡弟子博德尔教授,199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是武汉大学历史上第一位留德哲学博士。1998年之后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并兼任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台湾佛光大学兼职教授。2003任十届全国人大代表。2005年任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