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张艳)编者按:2月10日下午,2012毕加索艺术大展(成都)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民政协礼堂举行。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成都)由由中国文化部、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文化局、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北京友好传承文化基金会指导主办。作为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学术总监,西沐就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的有关学术背景与意义作了相关发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学术总监西沐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艺术家、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受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的委托,由我就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的有关学术背景与意义,向大家作一通报。

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是继2011年上海成功举办“毕加索中国大展”之后,又一次登陆成都。

这次大展共展出毕加索56幅真迹,涵盖了他“蓝色时期”、“粉红时期”、“立体主义”、“新古典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毕加索中国大展缘起于巴黎国立毕加索博物馆展馆装修,大量珍贵的作品才得以在全球巡展。在这里,我们向这位独具有非凡创造力、最具魅力的艺术家——毕加索,致敬!

毕加索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符号,更代表了西方现代艺术的高峰。毕加索对东方艺术十分向往,在他晚期很多作品中,可以发现深受东方绘画艺术影响的痕迹。张大千与毕加索两位大师曾在法国谋面,互为赞美,在绘画界传有“东张西毕”的美谈。在这次大展中,也将展出张大千的部分艺术精品。通过展览,跨越时空,再续前缘,实现了两位大师的百年对话。可以说,将毕加索与张大千并展,既是一种历史机缘,也是大展登陆成都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振国人的文化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

事实上,大展组委会始终有一个考虑,那就是如何通过这次展览,广泛地引起大家对我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一些思考,对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进行深入研究与反思,从而在充分认知世界文明的大背景下,通过文化艺术交流,形成审美共识,在世界产业与文化艺术经济的大架构中,构建与世界接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与实践方略。大展组委会不仅把这项工作当成一项长期的使命,更在积极探索并努力形成一种促动机制,最终推动形成聚合尽可能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同支撑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格局。

我们知道,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生存与竞争能力最为持久的载体。文化艺术的价值在于交流,而交流的基点在于品质。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过程中,如何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品质,可以说是我们今天需要面对的一个全新的考题。文化艺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战略与机制,更需要先瞻性的理论研究与体系,而这些正是我们今天最为缺失的。毕加索世界范围内的成功,其研究发现体系与全球推广机制对我们的启示可以说是深刻的。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在全球化视野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广泛国际交流,建立文化艺术发展的共识,利用市场机制整合全球性资源,架构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观,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思想体系、发展模式,探寻民族文化艺术产业的路径,为民族产业的发展注入灵魂。

这次展览,不仅开创了国际文化发展交流的新模式,而且通过把政府交流和民间交流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机构与组织,在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包容进化中的作用。并且通过市场化运作,把国家战略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作为突破口,从艺术审美到艺术创作,从艺术作品到艺术产品,逐步拉伸艺术产业链,对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同时,也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全社会美育工作探索新路,通过点燃毕加索、思考毕加索、培育毕加索这一主线,不仅可以为社会提供文化艺术美育的平台,还能更好的在青少年中形成一个寻找发现与挖掘培育中国毕加索的长效机制。

当然,大展的举办对组委会来说,只是启动民族文化艺术理论体系建设与战略架构的一个开始,我们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系统研究中国文化艺术及其产业发展的体系与方略,深入探索中国文化艺术走出去的全新机制与路径,在文化艺术发展与交流过程中,确立中国文化艺术的核心价值,提升民族文化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民族文化艺术全球话语权的构建,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为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鼓与呼!

谢谢大家。

(西沐为2012毕加索中国大展组委会学术总监)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八寶钿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