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海惊艳亮相!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不仅传承了知识和技艺,更传承了文化和精神,为各民族、各地区提供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和情感持续。至今,依然散发出永恒的魅力。


  3月12日,以“织言绣语”为主题的2019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在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惊艳亮相。本次展览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家纺艺术文化专业委员会、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承办,传统工艺贵州工作站协办,江南大学ITDS家纺服饰面料设计与文化研究室支持举办。现场人潮涌动,气氛热烈。


  本次展览主要展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秉承着“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思路,结合展示展演与互动体验模式,此次展览精选出贵州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和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类,运用新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把传统非遗元素嫁接到新的民间工艺产品中,以体现中国纺织非遗文化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王天凯,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家纺协会会长杨兆华,中国家纺协会原会长杨东辉,中国家纺协会副会长朱晓红、魏启雄、王易等领导嘉宾来到非遗展区参观欣赏。


  非遗展区展示了苗族蜡染技术、蜡染产品生产和销售,布依族传统织布工艺,水族马尾绣织布技术、马尾绣如何融入日常生活、苗族土布的应用范畴和使用寿命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方式。王天凯表示,该展区的设置十分有特色,创新性的融合了水族、苗族、布依族等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非遗特色,体现出民族的融合、非遗与日常生活的融合,这对推动“非遗活化”很有意义。


  保护和传承这些遗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历史与文化,更重要的是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改革创新,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作为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的特色活动,2019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呈现出的非遗项目有布依民族服饰、水仙马尾绣、苗绣、苗族蜡染技艺、蓝靛染工艺染技(黎平)、贵州从江民艺传承研习所等,活动持续3天。来自贵州各地区、各民族的多位传承人也来到现场,活态展示贵州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责任编辑:思思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