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开成石经》触动了古城的神经

   1400年前,即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城的太极宫太极殿正式称帝,国号“唐”,都城长安。长安城是中国古代最宏伟壮观的都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

  唐朝建立,一直将儒家思想作为治国理念,为了倡导庶民对古籍经典的学习,恢复大唐曾经的辉煌,太和七年(833),唐文宗命郑覃等人刊刻石经,历经四年,于开成二年(837),儒家十二部经书刊刻完成,史称《开成石经》。

  石经刊成后,原立于务本坊国子监内,经过三次搬迁,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连同李隆基所书《石台孝经》搬至现址,即现孔庙,也是今西安碑林所在地。

  《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的空间关系

  此地正是在唐长安城皇城范围以内。

  孔庙素有“城市精神家园”“东方儒光”之誉,将《开成石经》《石台孝经》搬迁至现址,是对中国庙学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最好诠释。

  此后,西安碑林又经过多次整修。在1936年的整修工程中,梁思成建议将《开成石经》陈列室(即今西安碑林第一展室)建成正面歇山式十一间、两边配殿各六间的建筑样式,并亲自为《开成石经》设计了分段加钢筋混凝土梁柱的加固方案。时至今日,《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作为一种固定组合,已在现址屹立915年。它们已经成为西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

  《开成石经》陈列室外观

  《开成石经》加固现状

  《开成石经》作为中国历史上七次大规模刻经活动中唯一原址完整保存下来的石经遗存,其历史文化价值不言而喻。现如今,在原唐宫城范围内,能够在原址原状完整保存900年以上的遗存,除了大雁塔、小雁塔外,就只有《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了。

  可以说,《开成石经》与《石台孝经》已经成为古都西安不可抹去的历史文化地标,同时也是体现唐长安城空间位置的标志性遗迹。而“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项目”中要将《开成石经》从原址搬移,不但拆散了其与《石台孝经》的组合关系,而且也会将这一历史文化地标从西安城的流变历程中抹去。在当前国家不断倡导追寻历史记忆,树立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这将是一种怎样的历史遗憾啊!

  据了解,移动《开成石经》的初衷是为了给《开成石经》提供一个更好的展示保护环境。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915年里对《开成石经》所进行的主要保护工作: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陕西大地震,碑林碑石受到重创,《开成石经》共114石,有40石折断。

  至明万历十六年(1588)进行整修补刻,完善了《开成石经》的缺损部分,同时进行加固排列。

  又经1936年梁思成设计、1974年陕西省文化局的加固保护。

  之后,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时西安震感5.8级,《开成石经》经受住了考验,毫发未损。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技术积累,文物保护技术及保护理念也已今非昔比,对《开成石经》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原址保护早已不是难题。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巨大变革的时期,城市文化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这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何防止出现“过度保护”,将好事办好,就成为考验决策者智慧、能力与对文化认知高度的标尺。

  放眼世界各国,如西安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一样的城市,有意大利的罗马,美国的费城等,这些城市中都保存有大量的古代遗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处理保护与发展的矛盾,这些城市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意大利是世界上古代遗迹保护理念和技术均领先的国家。罗马因保留着众多古罗马帝国时期的文化遗存,其历史城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更被誉为意大利的“永恒之城”。就是这样一座城市,人们在街道的两旁常常会看见一截残垣断壁,一根罗马柱,一块柱础。最具代表的当属威尼斯广场旁边的方特那神殿遗迹。那里没有一座完整的建筑,罗马柱孤零零的伫立,曾经的建筑石块凌乱地堆积。

  罗马街道一角

  罗马方特那神殿遗迹

  罗马市政府并没有因为遗迹的残损而进行复原或搬移进博物馆,而是对其划出保护范围,与周围建筑设置缓冲区,对残件进行适当加固保护。罗马市民没有因此产生落后感,相反却对罗马先辈的伟大而感到自豪。因为历史的记忆就在那里,每时每刻都可以触动你的心灵。

  在美国的费城,为了原址原状保护1855年、1927年的建筑,专门在建筑对面的公交车站的显著位置设立了说明牌,上面印有该建筑当年及现在状况的大幅图片,对比之后发现几乎没有明显变化。这是费城市政府对待仅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城市建筑的态度。

  费城1927年建筑的保护情况

  这里,无论是罗马,还是费城,城市的决策者对待古代遗存的态度及保护理念都是一致的。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这些历经风雨的古代遗存能够唤起人们感知城市文明的热情,能够激发出强烈的国家自豪感。它们是城市发展的烙印,更是城市记忆中的历史坐标。在原址原状的存在就是最好的呈现方式,不改变现状的保护就是最好的保护。如果以改变原状为代价,来换取高科技手段的保护,那么这种保护方式就会成为“过度保护”,会给历史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历史曾记得,50年代初北京城的拆毁,1992年十九世纪典型的德式建筑济南火车站拆除,2012年梁思成、林徽因故居拆除,2018年6月13日,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祖祠惨遭强拆……

  进入21世纪,历史似乎给我们开了个玩笑。

  2004年北京的永定门城楼重建竣工,2013年济南火车站重建竣工,2015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将行政副中心迁建至通州,“现代名人馆”层出不穷。梁思成曾说过,如果老北京城不毁,将是世界上最壮观、最伟大的历史名城。

  权力的傲慢抹去的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抹去的还有人类心灵深处的那一点点触动。没有了历史的记忆和触动,文化自信从何而来?

  今天,当大部分城市都只能在古籍文献中寻找自己城市的文明印迹时,古都西安却依然拥有屹立915年的历史文化地标——儒家经典《开成石经》,这是一种幸运。在915年的时间里,西安经历了明嘉靖大地震、1938年日本飞机的轰炸、十年浩劫、唐山地震、汶川地震等等风雨,但《开成石经》依然屹立在那里。它的存在,见证了古城西安的沧桑。

  以它为参照,我们可以确定唐代的国子监、文宣王庙、府学及皇城的位置;它与大雁塔、小雁塔所形成的鼎立之势,可以还原出唐代长安城曾经的格局,真切感触当时的辉煌。《开成石经》堪称是西安城的“定海深针”。移动《开成石经》将会触动西安都市文明标识的历史神经。

责任编辑:小旭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