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靖城楼:万里长城第一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代县,有一座威镇三关的标志性古城楼建筑,因其有靖边安民之意,被称为“边靖楼”;又因其在古代有瞭望警戒的作用,又名“谯楼”。古时,其楼上置鼓,遇有紧急情况会击鼓为号,指挥作战,当地百姓俗称其为“鼓楼”。2001年边靖楼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

 

  边靖楼在于代州古城中轴线上最中央的位置,坐北朝南。以其为界点,古城分东南西北四条大街。边靖楼在代州城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都始终处于“核心”地位。

 

  边靖楼一层四围全部设有可瞭望御敌的砖砌城墙垛。现在进入楼内,要走一层的南门,门前有历代重修边靖楼的碑记四通。抬头可见一块写有“晋北形胜”的木牌匾,而其上“声闻四达”的巨匾已需仰视。楼内主要陈设有一面大皮鼓和一唐代古灯台等。一层现已成为书画摄影展厅。西北角为通往二楼的木楼梯,楼梯窄而陡,可谓易守难攻。二层、三层现被辟为代县刺绣、剪纸等民间文化艺术展厅。二层厅楼内悬挂着两块木匾,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魏允增当年留下的“咏雪”诗作和“感慨”。从此层东北角木楼梯可通往三层。

 

  边靖楼三层为最高一层,有廊。站在廊外,东可见钟楼、阿育王塔,西南有代州古文庙,西北有古城门楼,正北有“黄阁调元”牌楼。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黄凤翔说:“边靖楼比山海关城楼还要高15米,比嘉峪关城楼高17米,当地百姓常将边靖楼与知名的应县木塔、河北正定隆兴寺的铜铸菩萨相比,2003年,我国著名长城专家罗哲文登顶后大加赞誉,特为边靖楼题‘万里长城第一楼’。”

 

  “亚洲第一巨匾”悬挂其中

 

  边靖楼不仅建筑恢宏,而且楼上所悬挂的“威镇三关”和“声闻四达”两块木质巨匾也颇具特色。

 

  楼北面第三层悬挂的“威镇三关”巨匾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州杨弘志所立,楼南面悬挂的“声闻四达”巨匾则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立。据资料显示,两块巨匾均高3米、长8米,而侯长吉说:“我曾经实地测量过,这两块木质巨匾实际长为10米,而且已被国家权威专家认定为‘亚洲第一巨匾’。”值得一提的是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故事。相传昔日大匾挂于楼上,后来发现“威镇三关”中“威”字缺了一点,明末的傅山先生神游代州时,合手用大扫帚蘸墨,然后将扫帚扔上大匾,补了“威”字的一点。这个故事无从考证,但现在观察牌匾可以发现,“威”字那一点,正好在字的右上角稍偏一些,给后人留下了谜团和无尽的遐想。

 

  如匾所写“威镇三关”,边靖楼究竟威镇了哪三关?这就要从边靖楼的前世解秘了。朱元璋定都南京,被撵出关外的元朝统治者怀着“光复中原”的心理,时常进攻雁门关,试图撕开代州这个口子,问鼎中原。明洪武初期,古代州战事频繁、生灵涂炭。明洪武三年(1370年),代县境内一些势力策动叛乱,明政府派将士平叛,之后开始加固城池、修建楼阁。这座楼阁就是保存至今的边靖楼,取边塞安靖之意,时为洪武七年(1374年)。初建的边靖楼通高约10米,结构较小。经历过近百年时间,到成化七年(1471年),由于一场大火,楼层的木构建筑被烧毁。成化十二年(1476年),当地官员又重新募资修建,增高台基和楼身。历经万历十四年(1586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两次大修和历代修葺后,边靖楼可屯兵一千余人,架炮百余尊,在保家卫国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雁门关志》显示,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中说:“国家以雁门、宁武、偏关为外三关,而居庸、紫荆、倒马为内三关。西偏有警,必分列戍守于此……盖在京师肘腋间,备不可不豫,虑不可不密也。”由此可见,从拱卫京师(首都北京)的视角着眼,内外三关战略意义重大。居庸三关和雁门三关同处于内长城线上,雁门三关之所以被看作是保卫首都的外三关,原因还在于它们是山西的“内险”,是联系或阻断山西中部与北部的一条凭险据守的防御地带。边靖楼要“威震”的就是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也就是山西内长城的三关。其中雁门关地处要冲,历来是长城内外兵家必争之地。边靖楼作为一座军事建筑,与雁门关构成了纵深的防御体系,站在楼上可以清楚看到由北向南分布的烽火台,接收雁门关传递的各种信号;而且其地处古城中心,可与昔日东西南北四座城楼和四个角楼完美呼应,从而最终发布统一的指挥号令,这也正是一个州治所在地的鼓楼规模远远超过京师鼓楼规模的重要原因。也基于此,昔年战事不断,边靖楼屡立战功,威镇三关。

 

  曾经见证1700余次战事

 

  有资料显示,在边靖楼600多年的历史中,在雁门关附近发动的战争就有大大小小1700余次。也许是战争中其能够发挥“核心”的指挥作用,间或是其接受了无数次的岁月“洗礼”,1733年,雁平兵备道汤豫诚带着自己的历史感悟,题写下了“声闻四达”的巨匾。事实上,代州古城、雁门内外早已有着数千年古老历史和深厚军事文化积淀,在明清时期其先后成为山西三关防御体系的重心和大同防区的东南守备区。进入民国时期它又是山西的攻守门户和抗日战场。

 

  代县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黄凤翔感慨地说:“边靖楼作为代州古城最高的古建筑,不仅是代州的象征,更是中国木质结构建筑中最大的鼓楼。雁门关本身就是战争的代名词,代州古城因雁门关而生,因雁门关而闻名,城外有39堡12联城,城内有关城、瓮城,以及城墙上的12座门楼、角楼,再加上城中的鼓楼、钟楼,由此构筑成庞大的军事防御体系。而边靖楼作为这个庞大军事防御体系的核心指挥部,屯兵千余,将领云集,在楼上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难怪乎长城专家罗哲文老先生登楼后慨然题匾‘万里长城第一楼’。”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