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海首家私人博物馆姜增福面塑博物馆重修后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当日就迎来昆明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前来参观。
姜增福从小就特别喜欢美术和雕塑,参加工作以后也常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雕塑创作。1999年,姜增福从玉溪印刷厂退休,他把退休后的宝贵时间,认作是发挥自己终身爱好的“大好时光”。2000年,60岁的姜增福开始了他人生中的新里程——创作面塑高台。在通海,高台是十分隆重的民俗活动,一年难得见一次,姜增福将面塑与高台相结合,题材以《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为主,取其意蕴又有新的拓展,创造了独具特色面塑高台艺术。这不仅让一年才能一见的高台艺术可以随时供人欣赏,而且在高台里都融入了姜老对典故的理解和再创作,使得面塑高台兼具观赏性、文学性、艺术性。
2012年2月,在哥哥姜增华及其他兄妹的共同努力之下,姜增福面塑博物馆在通海城南街西侧祁家巷26号一座古朴的民居里建成开馆。面塑博物馆开馆以来,吸引了许多人慕名前来参观。为方便大家参观,今年年初,姜老闭馆重修。重修后的博物馆有两个展区,一楼展区展出姜增福的书画作品以及来访朋友对博物馆的题词,二楼展区展出他退休十几年以来创作的面塑高台。
近日,通海首家私人博物馆姜增福面塑博物馆重修后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当日就迎来昆明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前来参观。
为了让更多朋友欣赏到他的作品,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姜老,每天都会准时到博物馆“上班”,闲暇之余就坐在小木凳上,打开工具箱,创作面塑高台,每当有客人来访时,他总会起身亲自为客人一一介绍馆内藏品。据了解,博物馆目前共展出姜增福的面塑高台作品50件(其余作品收藏于姜老家中),以及部分通海著名人士的著作和姜老的书画作品。
近日,通海首家私人博物馆姜增福面塑博物馆重修后正式对外开放,开馆当日就迎来昆明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员前来参观。
姜增福面塑博物馆的重修开馆,不仅充分展示了通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手工面塑技艺,而且为传承和保护手工面塑高台艺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和繁荣通海文化生活,促进通海的旅游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通海古城里藏着一家私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