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遗址开掘现场 一件元代建窑盏出土 出土的宋代钱币 随着南绕城公路扩建改造工程的推进,在扩路范围内存在的部分燕家梁遗址将被掩盖,对这些历史文物的抢救工作变得迫在眉睫。记者了解到,待抢救工作完毕后,公路扩建工程将对涉及到的遗址道路整体覆盖铲平。 挖出文物以陶瓷碎片为主 5月29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九原区麻池镇的燕家梁遗址基地,十多名工人正蹲在长方形的土坑中,用小铲子挖着什么。不一会儿,一个棕色碎片露了出来。大家小心翼翼地将碎片完整挖出后放进一个塑料袋里。一名穿着迷彩服的人指挥说:“这附近应该还有类似碎片,从这个方向再挖挖看,要小心,这可能是元代的建窑盏。”不一会儿,五六个同样系列的碎片被挖了出来。大家将所有碎片拼到一起,一个盏的形状显现出来。 记者得知,这名穿着迷彩服的男子是我市文物管理处的中级馆员魏硕士,其余的挖掘工人是他们找来对附近文物进行抢救性挖掘的。魏硕士告诉记者,因南绕城扩路,他们接到指示在扩路工程进行前对燕家梁涉及到的2700平方米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以南绕城路为中心,我们对路北18个开方700多平方米,路南82个开方2000多平方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抢救时间已有23天,还有一两天就要结束了。”魏硕士说。 据了解,此次挖掘物大多属于元代,挖出的文物以陶瓷碎片为主,还涉及到宋代钱币、元代铁梨花、动物骨头等大量历史文物。其中可复原的瓷器数量多达百件。 发现十二具完整人骨 “我市燕家梁遗址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元代历史现在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不是特别充足,这次挖掘出的东西待我们回去计算出年代、恢复历史性、确定价值后,对于元代历史的补充将是重要性突破。”魏硕士说。 据了解,此次挖掘过程中,价值最高的要数前几日被完整挖出的元青花高足杯碎片。“元青花高足杯在元代也是极其罕见的皇家物品,现在全国仅有几件。它的恢复工作估计要拿到上海进行,因为历史价值确实很高。”魏硕士说。 据魏硕士介绍,此次挖掘中还曾发现一个埋葬了十二个完整人骨的万葬坑,并从一个战国时期的墓葬中挖出2个陶罐。还发现了不少宋代的钱币,以及疑似影青瓷的高足杯等物品。“具体数量暂时还不确定,具体的文物鉴定工作还没有做,后续工作还有很多,所以不能完全确定它们的价值。待我们的挖掘工作彻底结束后,才将进行具体的鉴定、复原、资料整理,最后列入博物馆中。”魏硕士说。 文物挖出来立刻密封上交 魏硕士告诉记者,每天的挖掘工作中对于文物的保护都很严格,每个挖掘点都有工人严密看守,一旦挖掘出来将立刻密封上交,决不允许文物外泄情况发生。所有挖掘工人都签了保密协议,如果发生内部偷盗文物现象,偷盗者将付出沉重代价。“不是专业的人很难轻易找到价值高的文物完整碎片,挖掘方向、技巧都是需要专业知识的,我们对这方面要求很严格,在我们采挖范围内的工地里绝对没有文物丢失与外泄情况。”魏硕士说。 魏硕士介绍,日常挖掘中,每天挖掘出来的东西大多都会在当天晚上送回馆里,一些价值较低但体积较大不便于搬运的东西则会暂时留在工地,统一运送。当记者问到夜间是否有可能有人进入工地进行挖掘时,魏硕士说:“不会,一来这些文物对于老百姓而言价值不大,其真正价值是放进博物馆里才能体现出历史价值,加之每天的挖掘痕迹我们都有记录,第二天一早都会检查,如果头天夜晚有人私自采挖,第二天就会看出来,那么我们会报警处理,但尚未被征收回来的耕地内存在的文物流失是难以避免的。” 据了解,燕家梁遗址有部分文物存在于附近农民们的耕地中,由于耕地未被征收,所以文物管理处没有采挖资格。不少村民在日常耕作中也会挖掘到一些价值不等的文物。“有的村民挖到了联系我们,我们就会采用正常手续去收回,有的挖到了偷偷地藏起来,这我们也没有办法,毕竟这个遗址不是一个封闭式的范围,难以完全实施保护,只能依靠全民参与自觉保护。我们希望通过媒体呼吁村民们保护文物,哪怕是一小块儿瓷片、一个钱币,都应该主动交至文物管理处,这是对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魏硕士说。 【相关链接】 燕家梁遗址位于九原区麻池镇燕家梁自然村台地上,海拔1030米,西部有一较宽的河槽,现有泉水常年涌出,东部、东北部为较平坦的梁地,与遗址自然衔接,而且地势渐次升高,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铁路线贯穿于遗址南部。2013年,燕家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多年间,燕家梁遗址共发现地炉30个,还发掘出土瓷、陶、铜、铁、骨、石、玉、水晶、玻璃、玛瑙等不同质地的各类器物万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