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在中国南方很流行,它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原始社会末期。而竞渡之习,则盛行于吴国、越国、楚国,在击鼓声中划着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现代社会的龙舟竞赛,在传承了原始的娱乐性与民俗信仰的同时,增加了竞技成分,更多的注重团队合作精神,及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体育竞赛精神。
传说,很久以前,西岸没有河流,只有一条又小又脏的水沟。一天,有个打鱼人无意间在水沟里救了一条小龙,小龙为了感谢渔人,从口里不停的喷出水来,灌注在小水沟里,小水沟变成了大河(也就是现在的西岸河),河水为西岸带来了五谷丰登。为了纪念这条神龙,人们把沿河的村子称为龙头寨,上龙首等村。在神龙升天这一天,也就是端午节举行赛龙舟,以示庆贺。如今的赛龙舟,已经被衍化为一种爱国行为,为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进行的一项竞技活动。屈原在农历五月初五投江殉国,相传楚国人因不舍贤臣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的每年五月初五便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浙江省上张乡西塘村的龙图腾(也有学者认为是蛇图腾)岩画,是古越民族的图腾崇拜。 据闻一多先生有关越民族图腾祭说可知,当时所用的舟都刻有龙纹样,此为龙舟称谓的来源。现在所见的龙舟仍为船头制造成龙头形,船体画有龙鳞。
龙舟,一般是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有红、黑、灰等色,均与龙灯之头相似,姿态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鳞甲。
广东人南海神庙前祭拜龙头
纸制小公鸡 广东龙舟,在端午前要从水下起出,祭过在南海神庙中的南海神后,安上龙头、龙尾,再准备竞渡。并且买一对纸制小公鸡置龙船上,认为可保佑船平安(隐隐可与古代鸟舟相对应)。
四川长宁,龙舟赛前杀鸡滴血祭龙头。
祭祀屈原
龙舟下水仪式 四川、贵州等地,在河边祭龙头,杀鸡滴血于龙头之上。
湖南岳阳市,祭龙头。
湖北秭归县,赛龙舟前祭祀三闾大夫。
湖北秭归县,以赛龙舟来游江招魂。
江苏西岸村,赛龙舟前在土地庙祭神烧香。
江苏西岸村,赛龙舟前在土地庙祭神烧香。
江苏西岸村,赛龙舟前在放鞭炮。
纪念伍子胥 江苏一带,纪念伍子胥,苏州因此有端午祭伍子胥之旧习,并于水上举行竞渡以示纪念。
浙江杭州西溪赛龙舟后,吃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