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貌不出众,身材清瘦,但看到名家巨迹时,那双炯炯的小眼睛就会放出兴奋的光。他只有小学学历,但著作等身的大学者都对他礼敬有加。他衣着简朴,凭一双慧眼识衮衮诸公。经他过眼、过手的古代书画不计其数,使得无数精品得以传世。从一个古玩铺的小学徒到国家级文物鉴定大师,68年的书画鉴定生涯,有过哪些扣人心弦的故事?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光启,一个有“神眼”美誉的80岁老人,这里将讲述他的传奇经历。
现代中国最后一滴古墨氤氲入历史的纸页,经典书风惊失了最后一根琴弦!
6月30日,惊闻启先生仙逝,这无异于使书画界再逝巨擘,鉴定界痛失磐石啊!7月4日,年逾古稀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书画鉴定家刘光启向新华社记者回忆起年长他20岁的启功先生,哀痛和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 |
![]() |
生活的清贫,工作的认真,语言的幽默,与人的平易。一个大家所体现出的生活状态是那么的寻常。在今年其80岁生日时,拒绝组织寿宴。到今年80岁了,仍然乐此不疲的上班。笔者到天津刘老家中采访时,简单的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沙发后边的书柜中满满的全是书,甚至卧室中也是随处堆放的书籍。刘老向笔者说了一首其自称的“打油诗”,但不乏可以感爵到刘老对书画鉴定感受的真谛和感慨:“书画鉴定比较难,终身精力学未全。如今年老方成悟,三分人力七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