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郭庆祥因一篇艺术评论文章,惹恼了范曾。同年11月,范曾一纸诉状将郭庆祥告上法庭,认为文章侵犯其名誉权。这起官司原定于今年1月12日开庭,结果被延期到4月22日。近半年过去了,官司中谁输谁赢一直是人们关注和议论的焦点,因为它将给书画界带来更多的思考:艺术批评究竟底限在哪里?画家“流水线式”作业,还算不算艺术?收藏家能否对画家的作品说不?大众正确的艺术审美如何引领?4月22日的这场官司相信在中国艺术界将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事件回放
起因:郭庆祥《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
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艺术家的学养和人文情怀应该是融化在作品之中,让观众通过独创的艺术切切实实感受到。艺术家应该在作品中体现出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境界,反映出他的人生观、哲学观,这是做不了半点假的。而收藏者应该关注的是艺术家的作品,而不能仅仅听信这些艺术家的所谓“花妙”的言论。…[详细]
2010年9月:范曾起诉郭庆祥 索赔精神损失费500万元
画家范曾一纸诉状将收藏家郭庆祥告上法庭,认为郭庆祥的文章侵犯其名誉权,要求道歉并赔偿名誉及精神损失费500万元。范曾在诉状中引用了郭庆祥 《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等文章中的话:
“现在有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其实有过度包装之嫌。这位名家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详细]
2010年12月:郭庆祥首次公布范曾流水线作画物证照片
因购买范曾画作发现其“流水式”作画,收藏家郭庆祥就此发表批评文章而被范曾索赔500万元成为岁末收藏界的一大话题,近日郭庆祥终于首次公布范曾流水线作画的物证图片。而范曾经纪人徐先生昨晚就此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的绘画界,并不只是范曾这样画,“郭庆祥这样说,说明他并不懂
画。”…[详细]
2010年12月底:范曾学生称照片非流水线作画证据
针对该篇文章提到的郭庆祥公布的三张照片,范曾学生崔自默表示,这些照片是他六年前拍摄的,作为研究资料发表在“自默文化网”上,意在赞扬范曾绘画技巧精湛,“技进乎道”,不想却被郭庆祥拿去当作老师“流水线作画”的证据。针对崔自默的说法,郭庆祥助理奚耀艺表示,照片并不是从“自默文化网”上下载的,而是另有出处。…[详细]
2011年1月12日:郭庆祥批评范曾作品流水线作业一案延期开庭
原本定在今天9:30,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第十二法庭开庭审理这个案,范曾起诉要求文汇报登报向原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要求被告郭庆祥赔偿他精神损失费500万元;另外孙三某和谢某,他要求赔偿他的精神损失费各20万元,一共是540万元。但是昨天我打电话从法院得到消息,因为被告提出管辖异议,所以延期开庭。…[详细]
2011年4月22日:范曾状告郭庆祥案开庭
4月22日上午8时40分,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将正式开庭审理范曾状告郭庆祥案,这将是此案的一审。这个未开庭前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名人官司,其走向如何值得我们特别关注。郭庆祥同时表示,开庭那天自己不会出席,但会委托自己的律师进行陈述。…[详细]
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一审胜诉
当代艺术圈两大佬——著名画家范曾和收藏家郭庆祥之间的“战争”,去年年末成为艺术圈最热门的“话题”。日前,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一审判决结果已出炉,法院判决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要求其向范曾书面道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损害抚慰金7万元。记者昨天获悉,收到判决书的郭庆祥表示不服判决,将提出上诉,他称自己是为了维护艺术批评权利,“我针对的不是某个人,而是对艺术圈的事情、现象做出批评。”…[详细]
观点聚焦
解玺璋:范曾切莫对号入座
(解玺璋:文艺评论家、同心出版社副总编辑、资深记者、编辑)
郭庆祥也非无名之辈。在收藏界,他的名字也叫得很响,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我看了范曾指控他侵害名誉权的文章,以及相关的一些访谈,谈到当前书画界、收藏界的一些问题,并没有提到范曾的名字,不知范曾根据什么认定这里说的就是他,非要出来打这个官司。是他说的和自己太像了吗?莫名其妙!郭庆祥是否侵害了范曾的名誉权,自然有法律说了算,用不着我辈来多嘴。我想说的仅仅是,即使真如范曾所认定的,郭庆祥的那一番话是针对范曾的,那么,他没有权利这么说吗?或者,他这么说,有什么不对吗?…[详细]
艺术批评 真话能说到什么程度
长久以来,我们的美术评论都只听得到好话,听不到坏话,但事实上,美术作品真的如它的评论那样只有如何精妙、如何突破、如何传承,而没有半点瑕疵吗?瑕疵当然是有的,只是我们没有谈论瑕疵的氛围。
………………………………
详细
范曾告郭庆祥有失风度
吊诡的是,原本属于正常的文艺
批评,画家范曾却反应如此激
烈,容不得他人批评,自动对号
入座,这似乎表明郭庆祥所说的
现象在他身上是客观的存在。范
曾因一次正常的文艺批评而起诉
批评者,显然有失风度,也不够妥当。
………………………………
详细
范曾是骂不倒的
以传统的眼光看,大概许多人要以为范曾与凤姐有风马牛之差,然而,如果真对当下世风和社会有所认知,我们就会更多地认识到,虽然二者之间有男女老少之别,但之所以能在现实竞争的腥风血雨中,共同立于不败之昆仑,实在是有其根本共同之处。
………………………………
详细
范曾多此一怒
大家对艺术作品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艺术家也是这样。喜欢的,经常会捧上天;不喜欢的,或许就贬入地,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以范曾先生的见多识广,对这件事似乎不应该往心里去,而状告郭庆祥等人,更是显得多此一举。
………………………………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