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收藏家姚政高调宣称鉴宝节目《天下收藏》主持人王刚"所砸掉的'赝品'不少是真品,并且不乏珍品"。此言一出顿时成为各大媒体争论的热点话题。《天下收藏》的主持人王刚与此栏目那标志性的紫金护宝锤,也牵动了收藏界众多知名人士的关注,一时间纷纷扰扰,众口难辨。
"我们都是有40多年文物鉴定经验的人,不会看走眼,而且这些赝品判断起来并不难。"
到底是赝品被砸伤心,还是买了赝品却最后发现受骗来得伤心?所以有句话叫"长痛不如短痛"。
王刚是不可能把所有的赝品都砸掉的,"砸"的行为只是一个信息,一种表态。我们也清楚知道,这个行为很难得到所有人…
关于王刚砸瓷这一举动,我觉得没必要过度去关注它。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做法的初衷未必是坏的。
文博界的黑哨吹不得!足球界吹黑哨,中国足球顶多走不出国门,文博界吹黑哨,就是文物迅速流失!
"(砸掉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真品,而且其中三成都是珍品。我敢为我的言论负法律责任。"
对于瓷器而言,没有真假之分,因为它们都是瓷器。如果要谈,只能说这件瓷器到代不到代,你的推断是不是准确。
学术界有种根深蒂固的看法,认为元青花国内外加起来不足二三百件。事实上,民间收藏着相当数量的元青花…
2011年,媒体曾爆出几名顶级鉴定专家,为骗子自制的"金缕玉衣"开出24个亿的天价评估。
这样的笑话,举凡埃及、印度、希腊等文明古国,是很难见到的奇观,我们没听过埃及人造假木乃伊来骗取银行贷款,也没听过希腊人用米诺斯的维纳斯去偿还欧盟债务。然而在我国,这样的事情却实实在在发生了,并且层出不穷。
2012年2月,江苏"拉呱论坛"里一条网帖详细披露了去年拍卖了2.2亿成交额的"汉代玉凳"不过是在邳州当地制造加工的"赝品",成本价50多万。
回顾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中嘉国际对"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2.2亿元成交,创下至今玉器拍卖的记录。事件随后引来舆论关注…
一个号称"明代郑和用过的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上而传遍大江南北,成为一时的"奇谈趣闻"。节目上,鉴定专家们直率地调侃说:"如果郑和地下有知,肯定打喷嚏";这是"对中国历史和中国陶瓷史全方位的突破,太有才了!"对于瓶底的款识"明成祖内阁司礼太监御宝 大明…
文物传统鉴定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常常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赝品和高仿复制品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因此科学鉴定也变得非…
相对而言,陶瓷类文物的科技鉴定最为成熟,其次是青铜器,再次是玉器等。分析方法中,最为有效的为X射线荧光和热释光技术。前者可…
市场上的造假技术越来越先进和成熟。文物传统鉴定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常常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的赝品和高仿复制品鱼目…
如果你指望科学仪器成为一道杜绝赝品的防线,那我只能说科学仪器鉴定是一条马其诺防线。目前利用科学仪器鉴定藏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