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 加强文保

励小捷:完善制度修订法律加强文物保护

在执法实践中,破坏文物后的行政纪律责任追究困难重重,处罚力度明显不足。请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出台具体司法解释,明确将损害国有文物的案件纳入公益诉讼受案范围,各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等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和组织,可以作为本行政区域内损害国有文物案件的诉讼主体,以拓展维权途径…[全文]

政协委员对文物保护建言献策

"30年来,我国消失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 "城镇化过程中不少传统文明遭到破环,若干新建筑与传统格格不入,形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政协委员们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建设等文化领域的热点问题发出声音…[全文]

延伸阅读

近年来的名人故里之争尘埃尚未落定,虚构"名人"的故里开发又掀热潮,同时各地的古城复建也蔚然成风。近日,"烟雨凤凰"因引发网友对古城复建的争议而迅速蹿红。诚然臆造与复制成就不了经典,但复建、开发这一保护之道是否可行? …
[全文]

>>>>> 规范市场

人大代表张兆安建议修改《拍卖法》

《拍卖法》的修改应从收费入手,借鉴居间合同中居间不成的,中介公司不得收费的办法,通过立法规定拍品不成交不准收取任何费用,拍品只有成交后才能收取图录费、鉴定费等。在市场经济规则下,任何企业不能够只赚不赔,而有诚信、有能力的拍卖行才能生存和发展,企业诚信的建设才能有动力…[全文]

何水法:规范艺术市场建设 做强文创产业

近几年来,尤其是通过前几年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已经逐步壮大了。无论是从数量、规模、质量上面,都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提升的过程中,还会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假画问题、艺术品版权问题等。通过法规的建设,拍卖行、画廊,就能真正地把这些不良现象进行自动的淘汰…[全文]

延伸阅读

俗话说"盛世藏古董,乱世买黄金",在繁荣的盛景下面,也汹涌着制假、拍假、鉴假、护假的滚滚浊流。从"汉代玉凳"到及梁白云作品《古木参树》变身徐悲鸿《西湖炊烟》,一些涉假事件频频出现,令人错愕,让社会哗然。造假行为的产业化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灾难…
[全文]

>>>>> 传播文化

两会代表委员为中华文化传播支招

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有效地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外国人也来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构建价值标准体系,在坚持多元、开放、创作自由的前提下,提高对文化艺术品主动输出的甄选标准,形成健康发展的中国当代艺术评定机制…[全文]

吴为山:推进当代中国艺术国际交流

吴为山根据文化艺术发展以及艺术国际交流的现状,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一,建构艺术价值标准体系;二,实施"中国当代艺术推广计划" ;三,加强官方机构、正规艺术品经营机构和主流媒体的互动;四,组织海外考察,进一步加强对外文化艺术交流的系统性研究;五,发现并培育品牌级的艺术大家…[全文]

延伸阅读

中国自古就有"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名言,古代文人送礼的浪漫情怀,送礼不等同于送钱。而在国外,礼品的选择更注重礼仪的内涵,比利时人定力十足,能够理性地量力而行,挪威人"轻重"适度,公私有别,日本人送礼则简单精致,不讲排场。希望红包不要逐渐改造成物质化和功利化的手段,让红包回归到纯真和祝福的本意…[全文]

更多

刘昌林:景德镇要打造陶瓷特区

景德镇在历史上就是"陶瓷特区"。作为陶瓷特区的景德镇的产业传承从古至今从未间断,如今,景德镇依然拥有打造"陶瓷特区"的巨大潜力…[全文]

李延声:非物质文化遗产诗词应加入
中小学课本

中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最多的国家,但人们的"非遗"保护意识仍很淡薄,亟待加强。尤其对于担负中国未来"非遗"保护的下一代的教育更有待加强…[全文]

范迪安:让更多的藏品与公众见面

美术馆要通过对藏品的保护、利用和积累,来增强民众的文化认知,使美术馆的收藏更加广泛地与公众见面,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长效投入…[全文]

刘小东:支持公立美术馆收藏当代艺术

各公立美术馆应当成立专家收藏委员会,聘请有良知有眼光的专家学者严所收藏关,严防次次充好、鱼目混珠把优秀的当代艺术作品留下来…[全文]

陈清华:艺术品收藏需建立公共档案平台

建立艺术品收藏的公共档案平台,首先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还不是很健全,艺术品市场的监督管理并没有一项专门的法律…[全文]

肖杰:文物实是宣示领土主权
重要维权资源

甘泉岛唐宋居住遗址和北礁古代沉船遗址的保护开发,一些部门做得还不够好。这些文物资源是探索我国南海文明史难得的实物资料,是我国宣示领土主权的重要维权资源…[全文]

言恭达:国家文化遗产应强调公益性

像长城等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特别是公益型景区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味涨门票价格,而应积极承担起公益服务职责,讲究社会效益…[全文]

王绣:把学生课堂搬到博物馆

现在一边是学生嫌课堂枯燥、乏味,一边是博物馆免费开放,却缺少人气和孩子的声音。让孩子们在博物馆触摸、感受历史,比在课堂上生动、形象得多…[全文]

李修松: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发展
创意旅游

妥善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不可移动文物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从而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进而促进文物保护,是如今破解上述难题的一种好的形式…[全文]

励小捷委员:摸清可移动文物的家底

要从今年开始,用四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对博物馆、展览馆等国有单位进行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展开的普查…[全文]

余辉:把收藏当投资很不正常

今后亟须加强引导,把收藏爱好者的兴趣点从"价值"转移到文物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和审美价值上来,借此提高收藏者的文化素养,必将使其终身受益…[全文]

厉无畏:我国文创产业整体系统
还不完善

近年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工艺美术品的出口较多,而且在世界工艺美术品市场上占了较大比例,但因为过去我国在影视等文化服务方面相对要落后,导致文化服务方面的出口相对较少…[全文]

责编:穆槿  美编:赵钰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帮助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7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