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进驻大众电商或引领网络收藏热

10年前的今天,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网购?或许你无法形象的解释清楚。但是今天你肯定会和他说,知道淘宝吗?淘宝网,一个家喻户晓的网站,在10年的时间里成为"网购"的代名词。而如今的淘宝网正式涉足艺术品拍卖,真正开启淘"宝"的全新历程。[全文]

电商跨界艺术交易:拍卖平价时代来临

互联网就像一个开发不尽的"宇宙空间",金融业可以在这"大展身手",随着大众电商巨头开始关注艺术品拍卖领域,艺术品交易开始步入"电商时代"。[全文]

百花齐绽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金融进行了种种创新尝试,虽然做法多种多样,但其核心思想都离不开一点:将金融的手段引入到艺术品领域,进而分享快速增长的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金融化的本质是试图为投资者提供一种投资工具。严格来讲,"艺术品+金融"并不是金融本身的创新,而是金融的对象崭新而已,是现有金融手段在艺术品上的运用而已。到目前为止,艺术品金融化大致有以下几种尝试:

艺术品金融化投资方式

艺术投资基金

艺术品投资基金是艺术品投资管理机构为艺术品投资市场建立的一种资本投资与运作形式,是指有在艺术品投资市场有特定目的与用途的资金投资形式,是一种间接化的证券投资方式。[全文]

艺术品信托

名义上是收藏艺术品并期待升值,并最终通过出售获利为目的,实际上是以艺术品为抵押物,折价抵押给信托公司并订立回购条约以融资的一种方式。[全文]

份额交易模式:艺术品股票

将艺术品金融化,投资者可以像炒股票那样投资艺术品。操作模式就是与股市类似的"艺术品份额交易模式操作"——将份额标的物等额拆分,拆分后按份额享有的所有权公开上市交易的方式。[全文]

艺术品期权

客户支付一笔与作品价值相当的保证金金后,在一定时间内获得艺术品。期权的买方行使权利时,卖方必须按期权合约规定的内容履行义务。相反,买方可以放弃行使权利,此时买方只是损失权利金,同时,卖方则赚取权利金。[全文]

艺术品金融化投资方式

画廊

艺术品市场金融化,会对一级半市场提出比较高的要求,这样就会促使一级半市场做得更规范、更专业。比如以后的拍卖行对艺术家说,我一般不会拿你的作品,我只接受从画廊拿来的作品。
[详细]

典当行

艺术品典当问题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特别是在资本市场发育初期,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详细]

拍卖行

艺术金融化的市场推进,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与国内外拍卖市场的磨练与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组群结构、拍品数量、精品几率、价格层位、增长速度正在逐步走向稳定和成熟。[详细]

文交所

"文交所"曾盛极一时,但是随着整个行业极盛而衰,为名所累,业内开始频繁地提起如何重新定义"文交所",似乎要剥下"文交所"峥嵘险峻的外皮,还其本来面目。[详细]

繁荣蜂拥市场下的隐忧

中国艺术金融化近几年在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推动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人们在不断看好艺术金融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特别是在艺术品市场回调的当下,艺术金融的发展似乎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似乎更应清醒的分析问题缘由,从而会推动中国艺术金融的理性发展。[全文]

瓶颈问题

鉴定:真伪辨别

目前,我国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仍处于不成熟阶段。艺术品通常是来自不同年代、由不用艺术家创作而成,作为后代和研究者的鉴定人很难将真伪把握得十分准确,尤其当今的作伪技术登峰造极,使得艺术品鉴定更是难上加难。[全文]

评估:缺乏第三方权威机构

评估与鉴定是有差别的。鉴定是辨明真伪,评估是确定市场价值。文物艺术品进入市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鉴定。鉴定人需要研究艺术家,研究作品。评估是根据市场行情给作品定价,评估人在真伪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作品的质量和公开的市场数据确定市场价格。[全文]

艺术品产权交易:体制有待系统完善

从文化产权交易所近二年运行情况看,由于没有深入研究艺术品交易和价值实现的特殊性,在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设计方面存在较多问题,部分文化产权交易所曾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已于2011年对文化产权交易所进行整顿和清理,全面停止书画艺术品份额化上市。[全文]

艺术品变现,退出机制:疲软局限

中国艺术品市场这种退出机制发育的缺失及可供选择的退出过程的缺乏,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资本市场发育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瓶颈与最顽固的障碍。目前,无论是个人投资还是机构投资,对于出口的选择都是十分有限。[全文]

面临考验

艺术金融化面临市场考验

金融化使艺术品市场的长期效益迅速转移到金融行业,也就是说艺术品市场的收益是一个长期的收益,但是金融化把长期收益压缩在很短的时间内,提前透支,会破坏艺术品市场的生态环境,危及艺术品的创新与消费。[详细]

艺术金融化面临金融风险

艺术品金融化将导致文化艺术品市场受到整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根本制约。金融机构的进入,使盘子大了,艺术品会一下子就被炒高炒低,很容易带来巨大的金融风险。[详细]

艺术金融化面临文化危机

文化产业金融化对文化艺术符号价值的透支,不仅无助于文化创新积淀,也容易导致背离文化艺术价值的衍生危机。[详细]

艺术金融化面临监管缺失

随着我国金融机构和文交所在艺术品投资规模上的快速扩张,艺术品保险和仓储需求逐渐增加。但因技术上面临"保险前鉴定、定价"和"出险后评估"等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缺失,国内保险公司承保能力有限及高估价等道德因素的瓶颈,导致艺术品保险和仓储供给严重滞后。[详细]

西学东用,自我完善的未来
借鉴西方国家成熟经验

艺术担保业务

在欧洲及美国,以艺术品作为抵押,到银行担保贷款已成为一项常规性业务。实际上,国内多家银行也着眼艺术品抵押担保这一业务,看中其未来前景,然而,面对国内艺术品市场的诸多乱象,抵押担保业务迟迟未能有规模的开展起来。[全文]

艺术品租赁

"艺术品租赁"是艺术银行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海外的艺术银行发展至今,已经打造了成熟的艺术品与金融的联姻模式。艺术机构与金融产业的强强联手,实现了艺术品投资的最优可能。[全文]

艺术品保险

艺术品保险在我国如同一张"白纸",直到2011年5月故宫博物馆失窃案的发生,这个新兴产业才引起了艺术市场各界人士的关注。尽管西方很早就有了与艺术品相关的保险业务,但直至上世纪60年代才有专业的保险公司发展艺术品保险。[全文]

我国是最大的艺术品生产大国,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艺术品投资热,高温之下,我们更应冷静地思考,借鉴国外的做法,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操作层面应努力完善,使国内的艺术品投资市场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特色前行之路

建立规范的艺术品投资运行机制

艺术品投资离不开市场运作,而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建立和健全,必须依靠正常的运行机制。包括对市场主要参与者的规范。对拍卖企业一是抬高进入门槛,提高资质审批的难度及保证金额度;二是实行拍卖公司定级制度,拍卖公司只允许在其等级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经营活动;三是增加竞争主体,设立投资决策委员会,实行审批制的逐渐规范和透明。[全文]

建立艺术品交易相关法律法规

金融机构进入艺术品市场是大势所趋,但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的情况下,如同一种冒险。 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从法律上确定艺术品交易人、艺术品鉴定机构和拍卖公司在市场上的行为准则和法律责任,使交易各方和交易过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从法律上为实现真品交易提供保障,使艺术品市场进入一个有序发展通道。[全文]

艺术品投资证券化

理想状态的艺术品投资市场制度应该能让人们像从事股票买卖一样从事艺术品的投资活动,能够依托一个系统的交易平台成为一种独立纯粹的投资活动,实现艺术品快速充分地交易,进行公开透明的艺术品投资活动,即艺术品投资市场与操作的证券化,从根本上解决文化艺术品的造假、售假、拍假问题,同时也能保障交易信息的真实充分。[全文]

健全艺术品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的建设关乎中国艺术品市场能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的信心,更是扩大需求的一个重要的标示。当前正值艺术品处于深度调整阶段,如能在艺术品退出机制上取得突破,相信这将会给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带来全新的局面。健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创新,也需要政府方面给予相关的支持。[全文]

成立权威鉴定机构
培育专业鉴定人才

在艺术品市场发展迅猛的今天,市场和社会都在呼吁公正而权威的第三方机构(鉴定机构和人员)出现,这几乎成为根本解决艺术品市场诚信经营的唯一希望。第一,尽快确立鉴定行业的门槛制度;第二,开展对文物艺术品经营单位及其从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工作;第三,在文物艺术品鉴定方面,要尽快改变"断代"现状,对老一辈鉴定家的口述经验要尽快建立档案资料,同时注意人才的培养和接代延续教育,加大科技鉴定的投入和研究。[全文]

落实艺术品产权功效

产权是交易的前提,没有产权为基础的交易,市场必然是混乱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产权就没有正义。产权来源于契约,人们为了获得、继承和维护产权愿意付出成本和代价。实现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资产。诚信机制的缺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面临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最大瓶颈,已严重制约着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的发展。具体来说,在市场体系建设上,要建立艺术品的产权认证体系、保真体系,确保进入交易流程的艺术品产权明晰、真实可靠。[全文]

加强艺术品市场的监管

艺术品市场的监管一直是文化市场监管中一个薄弱环节。尽管十几年前就已经起步,2006年也再一次加大力度,但一直未能上报到国务院法制部门。这是因为市场本身发育程度、规范程度还很低,尽管一些问题已经暴露,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措施还发育得不够充分。这给立法部门、管理部门带来了难度。从监管的层面来讲,有些问题到底是管还是不管,特别是一些类似于评估的代理人制度还存在争议,如果这样一些核心的问题不能够取得共识,法规上的建设也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全文]

加大艺术品交易造假惩处力度

针对艺术品市场中存在的造假现象严重、赝品泛滥现象,应采取各种措施惩处造假、制假现象,净化艺术品金融市场。第一,从源头上打击造假;第二,在中间环节上拍卖公司应严格自律,拒绝假拍;第三,在宏观调控上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加大监管力度; 第四,媒体发挥舆论的监督职能; 第五,买家要提高真伪识别能力,使假货没有市场;第六,专家不要为一己私利,鉴假为真,给市场添乱; 第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也是防止鱼龙混杂、限制投机的有效手段。
[全文]

微博热议
关于我们 | 专业服务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合作伙伴 | 诚聘英才 | 帮助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京ICP证0706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