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张艳      

彩蛋绘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代彩蛋创作是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技法在鸡、鸭、鹅以及蛇、鸽、驼鸟等的蛋壳外身上,亦可以刀代笔、以针线代笔创作各种图案与色彩。93号院博物馆特举办非遗传承人赵伟绘制彩蛋专题展览,希望能够把彩蛋制作的文化内涵、制作技艺、艺术价值等相关知识,传播给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

彩蛋的由来

彩蛋绘制历史悠久,渊远流长。彩蛋的起源,是与民间习俗分不开的,蛋在古代人的心目中,是崇拜的象征,吉祥的象征,具有特别神奇的力量。。早在两千年前,中国民间就有食用彩色鸡蛋的习俗,而在结婚生子时,更是把鸡蛋染成红色,或绘上纹样,或贴剪纸,,送与亲朋好友分享,以报喜庆、图吉祥,这种蛋被称为“彩蛋”。正是民间风俗的传播和影响,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兴起了彩蛋手工艺品。[详细]

彩蛋的艺术特色

生活中,小到鹌鹑蛋壳,大到鸵鸟蛋壳,各式各样的蛋壳为人们所熟知。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蛋壳的价值仅仅表现为它的坚硬可以保护内部蛋液。而当蛋液用尽,空有其壳的时候,它的价值也随之失去。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将小小的蛋壳“变废为宝”。彩蛋是艺术家对蛋壳的一种全新创作,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技法在鸡、鸭、鹅以及蛇、鸽、驼鸟等的蛋壳外身上,亦可以刀代笔、以针线代笔创作各种图案与色彩。[详细]

为蛋打孔

抽干蛋液

一分为二

打磨光滑

飞针走线

战国已有彩蛋

早在两千年前,彩蛋即已出现。《管子•多靡篇》述:雕卵然后瀹之。其意即在蛋壳上雕刻后再煮用是浪费行为。这段记述证明战国时期已经有彩蛋了。[详细]

南宋小景杂画

南宋邓椿在《画继•卷七》中提出了小景杂画,是既不属于人物画,也不属于花鸟画、山水画的杂画。后彩蛋也归入小景杂画之中,成了中国绘画门类之一。[详细]

唐代鸵鸟彩蛋盛行

唐代,在陵墓墓道的石刻和壁画中,已经有了以鸵鸟为形象的作品,民间艺术家在鸵鸟蛋壳上画各种内容精美的图案,创造了一种新颖独特的工艺品。[详细]

明清彩蛋多种多样

到了明清时期,花鸟鱼虫、山水风光、人物形象等,逐渐成为蛋壳绘画的主题。明末,在民间应市应节都有彩蛋,,曾流行有龙灯鸡蛋壳的说法。[详细]

赵伟彩蛋艺术:继传统 开新风

70年代赵伟迁居北京,她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反复研究。从工艺上大大地丰富了蛋壳艺术的表现力,比如:有雕花式彩蛋、镂空式彩蛋、刮刻式彩蛋等。并且创出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同时,在绘制题材上,也大大丰富了。有黄山十二景、红楼十二钗、水浒108将、老北京民俗、杨柳青年画,人物肖像、敦煌壁画等;从组合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有的排列成方、成圆、成宝塔、灯挂、堆山等形式,还有立体画彩蛋,即在蛋壳内装有亭台楼阁、山石树木、英男秀女等,再装进一只小灯泡,电路一通,宛如月宫再现。[详细]

一彩蛋三绝 锦绣成双

非遗传承人赵伟凭着家传的技艺和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感,自上世纪70年代又深入钻研蛋壳艺术,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作出“一蛋双画、一蛋双雕、一蛋双绣”,即:将一个整蛋均匀切割成两半,一半为天,自强不息,一半为地,厚德载物。在半壳上绘画、雕刻、刺绣,其中尤以刺绣彩蛋最为精湛,而在刺绣彩蛋中难度最大的当属用头发在蛋壳上刺绣。用细若发丝的针在薄脆的蛋壳上穿过千针,通过各色彩线、头发的穿入、刺绣出玲珑精巧的手绣彩蛋艺品,堪称三绝。[详细]

赵伟绘制彩蛋艺术展将在北京93号院博物馆举行

彩蛋是艺术家对蛋壳的一种全新创作,以民族传统技法或西洋画技法在鸡、鸭、鹅以及蛇、鸽、驼鸟等的蛋壳外身上,亦可以刀代笔、以针线代笔创作各种图案与色彩。由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中心主办、93号院博物馆承办的赵伟彩蛋绘制专题展将于7月18日至8月2日展开。主办方介绍,特举办此次彩蛋制作专题展览,希望能够把彩蛋制作的文化内涵、制作技艺、艺术价值等相关知识,传播给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彩蛋的文化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