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慧      

< 大唐历史背景概况 >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都,后来又设洛阳为东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温)篡位灭亡,共延续了289年,传了20位皇帝(加武则天则为21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疆域和政区

大唐盛时疆域图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唐朝周围的异族很多,为了有效管理突厥、回纥、靺鞨、铁勒、室韦、契丹等,分别设立了安西、安北、安东...[详细]

< 唐三彩的历史 >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唐三彩就是这一时期产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1905-1909年,陇海铁路修筑期间,洛阳北邙山一带因工程而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发现了为数众多的唐三彩随葬品。

常见的出土唐三彩陶器有三彩马、骆驼、仕女、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着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骆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人联想起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百业俱兴,同时也导致了一些高官生活的腐化,于是厚葬之风日盛。唐三彩当时也是作为一种冥器。[详细]

< 唐三彩的发展 >

中国唐三彩的产生于发展。很多人误认为唐三彩与定窑白瓷、龙泉哥窑青瓷等都属于瓷器的一种,其实唐三彩一种低温釉陶器,与大部分陶器不同的是唐三彩在陶器表面上釉。本文对于中国唐三彩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简短介绍。

唐三彩是唐代生产的一种低温釉陶器,釉彩有黄、绿、白、褐、蓝、黑等色,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亦有“洛阳唐三彩”之称。 

唐三彩的工艺发展

唐三彩的生产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唐三彩制作工艺复杂,以经过精细加工的高岭土作为坯体,用含铜、铁、钴、锰、金等矿物作为釉料的着色剂,并在釉中加入适量的炼铅熔渣和铅灰作为助剂。先将素坯入窑焙烧,陶坯烧成后,再上釉彩,再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详细]

< 唐三彩的产地 >

产地

邙山位于洛阳北面、横卧黄河之南,是块风水宝地,汉唐以来成为著名的墓葬区,因而有“生在苏杭,死葬北邙”的民谚。这里历朝古墓交叉重叠,“几无卧牛之地”。最早发现唐三彩是在清末,清政府兴建开封至洛阳的铁路工程穿过邙山脚下,破坏了此处的无数古迹,而唐墓中出土的珍贵遗物中未曾一闻的唐三彩便就此问世。[详细]

< 釉色特点 >

唐三彩作为一件器物上同时使用红绿白三种釉色,这在唐代本来就是首创,但是匠人们又巧妙地运用施釉的方法,红、绿、白三色,让它交错、间错地使用,然后在高温下经过高温烧制以后,釉色又浇融流溜形成独特的流窜工艺,出窑以后,三彩就变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复色、有兼色,人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驳淋漓的多种彩色,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点。中国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与唐代艺术的丰满、健美、阔硕的特征是一致的。[详细]

< 唐三彩的艺术魅力 >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美术工艺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早在唐初就输出国外,深受异国人民的喜爱。这种多色釉的陶器以它斑斓釉彩,鲜丽明亮的光泽,优美精湛的造型著称于世,唐三彩是中国古代陶器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详细]

< 器型特点和工艺特征 >

大致可分为器皿和俑两大类,三彩俑一般为盛唐的产品,器皿则初唐、盛唐和中晚唐均有生产。从出土的三彩器皿来看,主要有碗、洗、盘、瓶、壶、盆、枕、盂、盅、罐、炉等用具或明器;有屋宇、庭院、林园山水、作坊、橱柜、牛车之类的模型;还有建筑饰件和瓦当等。[详细]

< 为什么驼和马的样式多 >

在唐代,骆驼不仅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在丝绸之路上为物资和文化交流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还用于武士作战和狩猎,因而在出土的三彩马俑上,大多塑造有新疆阿哈马、伊犁马和混血马的骄嘶和奔驰的雄姿。这种唐三彩不仅在国内风行一时,而且也流传到国外。[详细]

< 唐三彩的造型特点 >

唐三彩的造型有自己的特点,它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瓷器也不同。唐三彩的造型丰富多彩,一般可以分为动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类,而其中尤以动物居多。[详细]

< 唐三彩俑的特点 >

在唐三彩众多的器物中,最为突出的是俑类。艺人们通过对社会现实生活中人物、动物形象的认真观察,经过提炼和加工,将其艺术地再现出来。不同人物、不同身份,塑造得准确生动、生气勃勃。[详细]

< 制作流程揭秘 >

如果要挑一种最能代表大唐气象的器物的话,那一定是唐三彩。那些飘逸的三彩骏马,丰满的仕女俑和充满异域风情的三彩驼队,无一不映射着一个盛世的荣光。但这种如今我们已经耳熟能详的彩陶,实际上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发现。在这以前...[详细]

< 唐三彩上的盛唐气象 >

唐三彩陶器在艺术上最成功的一点,就是突破了以往单色釉的局限,运用多种釉色装饰器物,从而取得了华丽动人的效果。唐三彩器物上常见的釉面装饰有以下几种:(1)釉面图案装饰:主要有网状图案装饰,散点装饰、彩带装饰...[详细]

< 为何能烧得那么美 >

唐三彩是一种流行于唐代的多彩釉陶制品,因其釉色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故被称为“唐三彩”。它因其质美、色美、触美、音美,在陶瓷艺术中被人们所钟爱。唐三彩主要体现在造型美、色彩美、装饰美上。唐三彩凝结着中原文化的深厚内涵。[详细]

< 盛行的历史原因 >

唐三彩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以及生活用具都能在唐三彩的器物上表现出来。其次,唐代贞观之治以后,国力强盛...[详细]

< 唐三彩在唐朝最流行 >

世间最美的东西,莫过于有生气的身体···唐马在美术上占了很高的地位,是同样的理由。研究中国明器的学者郑德坤对唐马下了这样的赞语,他认为,不论其姿势如何,光看它坚决的脖子、稳固的蹄、奋发的筋骨皮毛,这一切结合的美...[详细]

< 唐三彩:丝路文明产物 >

中外文化交流是双向的,三彩陶器在唐代勃兴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丝绸之路上的外来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学习借鉴金银器的型制,吸收对鸟等外来装饰图案等,但是,另一方面唐帝国强大的影响力,又通过丝绸之路把唐三彩传入亚洲其他国家,被视为珍宝。现在看来,似乎难以想象,最远传播到中东乃至埃及。[详细]

< 丝绸之路VS陶瓷之路 >

丝绸与陶瓷是中国人民奉献给世界的两件宝物,这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所用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伊斯兰民族用中国的大青花瓷盘盛饭装菜,然后很多人围着一圈共同席地享用;菲律宾等民族将中国陶瓷作为神物顶礼膜拜;非洲人将中国瓷器装饰于清真寺、宫殿等建筑上。古罗马人将中国的丝绸奉为上流社会和贵妇的奢侈品,并在公元一世纪前后...[详细]

< 世界上最长的文化遗产路线 >

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当这个项目宣布申遗成功后,现场掌声雷动。各国专家在发表看法时,对这条文化线路赞不绝口。为了这一刻,人们已经等待了26年。国家文物局表示,这个项目的申遗过程,历时久,难度大,申报项目内容复杂,要求高,涉及面广,是前所未有的开创性项目。[详细]

< 丝路前身为玉石之路 >

自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的命名以来,相关的中文和外文著述已汗牛充栋。就其命名之初的解说看,李希霍芬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河套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其中,西域泛指古玉门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详细]

< 丝路源头:长安和洛阳 >

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它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成形,直到 16世纪前一直在使用。它到促进了多种文明的交流,为贸易活动、宗教信仰、科技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实践和文学艺术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便利。路网中包含的这33个组成部分有多个帝国...[详细]

< 丝路上出土的骆驼佣 >

中世纪的中国具有超强的综合国力和丰富的物产,吸引了无数胡商千里迢迢来到中原。“沙漠之舟” 骆驼,以其默默无声的千年负载,成为“丝绸之路”当之无愧的象征。胡商以这种特殊的运载工具,背负宝石、香料、玛瑙而来,又满载丝绸、瓷器、茶叶而归,异域的礼俗、宗教和文化也随之纷至沓来,胡风礼俗、胡乐歌舞成为盛极一时的长安风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