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王菲      

< 吉州窑的历史概况 >

南宋·吉州窑褐釉混点葵瓣口碗 宋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年代,除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及八大窑系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的瓷窑,例如:江西吉州窑,河南鹤壁窑、当阳峪窑、扒树窑、登封曲河窑、广东西村窑、潮州窑,广西永福窑等等。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瓷器的发展,为宋代制瓷业的辉煌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黑釉不是引人喜爱的釉色,历代产量都不多,到了宋代,为了观茶色和斗茶风尚的需要,才大量烧制黑釉茶盏。吉州窑很讲究装饰,它采用剔花、印花、彩绘、剪绘、贴花和堆塑等多种装饰方法。尤以茶盏的木叶纹和黑釉剪纸贴花凤鸟、梅枝等纹饰为突出。木叶纹是吉州窑的创烧产品,利用天然树叶为标本,将其贴在坯体上,然后施釉,入窑烧制后树叶的脉络便清晰地留存在器物上,图案清新极具自然情趣。代表器物如吉州窑烧制的黑釉木叶碗。黑釉剪纸贴花同样是吉州窑瓷器的一大特色。[详细]

< 生活用瓷 多种多样 >

吉州窑作为宋代著名的民间窑口,以烧造日常生活用瓷为主。与宋代其他著名民间窑口,如耀州窑、龙泉窑、景德镇窑、磁州窑相比较,器型不是很丰富。常见的有碗、罐、壶、瓶、盘、碟、钵、盏、坛、粉盒、炉、枕、瓷塑等,造型较为单一。

瓶有梅瓶、胆瓶、小口瓶等,其中梅瓶为小口,圆唇,长颈,椭圆腹,高圈足。花瓶造型敦厚有余,秀美不足。罐有大口罐、盖罐、系罐、筒形罐等。瓷器器型变化不大,基本造型为大口,短颈或长颈,深腹,圈足。炉有三足炉、鬲式炉、圈足炉等。三足筒式炉因炉身似筒而名,基本造型为口底相若,口、底均向内微敛,腹部微鼓,腹底贴有三足。鬲式炉为敞口,束颈,圆腹,下有三足。圈足炉为筒形腹,矮圈足,造型变化不大。碗为吉州窑的大宗产品,造型多为敞口碗和竖式碗。枕的造型较为丰富,有如意形枕、长方形枕、八角形枕等。壶有执壶和系壶两大类,以六方瓜腹执壶为宋代吉州窑代表。[详细]

< 雕塑瓷 朴拙传神 >

吉州窑瓷塑,一般高10厘米左右,也有小到三四厘米者。品种丰富,题材广泛,举凡生活中的人物故事、飞禽走兽、仙佛妖怪,应有尽有,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民间艺术家不讲究科学意义上的透视变化和形体结构的准确性,他们的时空观是自由的、动态的,他们是以一个运动的有生命的自我为主体随眼观看,随手捏出,出乎于心,超乎像外,以意写神,以神寄情,一切都在自己手上,一切都出自心中。

朴拙中见精巧是吉州窑瓷塑造型艺术手法最显著的特点,讲究造型效果、气势神韵,重视体积安排、外廓形象、线条韵律、节奏比例,在轮廓和细节表现上不求自然体的比例准确,不求形似,只求达意;不求合理,只求合情。造型并非客观的自然写实,而是抓住对象有利于装饰的局部特征,充分利用夸张和省略的手法,使人物、动物等形象在方寸之中呈现浑厚的体积感和极具量感的“朴拙”味。[详细]

< 吉州窑与禅宗 >

为何吉州窑制作木叶盏采用桑叶,南宋诗人陈与义“柏树解说法,桑叶能通禅”的诗句提供了找出最终答案的线索。众所周知,吉州窑盏的主要功能是饮茶,而茶与禅的关系已达到“茶禅一味”的境界。至南宋时,禅茶在整个社会的渗透与普及极大地提高了禅茶文化的美学境界,茶器美学品格的提升也不例外,吉州窑桑叶盏就是这一背景下的产物。而“能通禅”的桑叶盏的设计,或有可能就是禅僧或参禅的士人所为。[详细]

< 剪纸贴花装饰 >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之一,将剪纸工艺与瓷器生产相结合,无疑是吉州窑工匠们的独特创造。剪纸贴花工艺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单色剪纸,就是直接把剪纸纹样贴于器物坯胎上,施上一层釉,待釉干后再剔掉剪纸纹样,便得到釉色与胎色对比鲜明的图案;另一种为双色剪纸,就是将剪纸纹样直接贴在已上过含铁量高的底釉器上,再薄施一层含铁量低的釉,然后剔掉剪纸纹样,显出底色纹样来,入窑高温烧制,两层釉变化出各种窑变色釉。[详细]

< 木叶贴花装饰 >

木叶贴花装饰,是剪纸贴花装饰之外,吉州窑的又一独创装饰工艺。木叶贴花装饰的具体方法是,把桑叶浸泡加工后,贴在已施过黑釉的坯胎上,敷黄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由于桑叶中所含有的五氧化二磷,在焙烧时与铁釉不融合,二者产生分离,黑釉上便出现叶脉清晰的图案。烧成后的桑叶呈黄色,与黑色底釉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色,因而树叶的形状、茎脉在黑釉的衬托下清晰可见,给人以妙趣天成之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