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编:陈慧      

“北京绢人”是中国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在古代,绢人曾是皇宫贵族的玩物,如今,几经历史的变迁,开始飞进寻常百姓家,其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被誉为“中国的芭比娃娃”。

何为“北京绢人”?

“绢人”亦被称为“北京绢人”,正名“绢塑”艺术,是绢的一种软变形工艺,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古老工艺技能,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主要特征是以绢来塑性,制作原料十分讲究,如人物全身由上到下的服饰、衣料及头戴的绢花、手中的宫灯、绢扇等全部为上等的丝绸、绢纱和蚕丝。绢人作品的题材大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史侍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因此从原料到题材的选择,都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风格。[详细]

“北京绢人”的起源

中国民间的布制玩具被认为是产生“北京绢人”的肥沃土壤,绢人的制作技艺是在中国民间“针扎”和“彩扎”类制品的基础上形成的。 据已有的史料可以肯定绢塑艺术在唐已初具规模,史书《全唐文》中《木偶人》就介绍其制作过程,“……以雕木为戏,丹濩之,衣服之。虽狞勇态,皆不易其身也”。 贞观年间出土的“绢木女舞俑”和官木俑就是其发展的证明,“绢木女舞俑”分别梳理不同发式、装饰、姿态栩栩如生,表现了唐代绢塑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准。“官木俑”全部着装黄色花绫袍、黑腰带。[详细]

绢人的头部

制作绢人的头部通常是第一步,需要先做头模,根据头部比例和五官位置先雕塑成一个头型,然后在原模头型上面糊制棉织物和丝织物,待干燥后,再糊制第二层丝织乔其纱,最后糊蚕丝织物,晾干后再画出眼睛和睫毛…[详细]

绢人手的制作

手势细腻才能神形兼备,手是技术高超、做工精细的绢人制作技艺的一个重要体现。在做绢人的手时,先要用五根细金属丝捆成手指的骨骼形,再分别用脱脂棉缠绕成手指的形状,用蚕丝织物缝出微小的手套…[详细]

绢人形体的制作

掌握好形体结构是制作绢人形体的基本要求,制作绢人的形体时,先用金属丝做成人型体骨架和四肢,造型比例要十分准确,人体三维定位尺寸,要典型化。因此要用棉花和纸毛充填得恰倒好处,使体形舒展…[详细]

头饰的制作

在制作头饰、头钗时,须采用金银丝编织而成,配以珠、钻串成造型。如凤钗、项圈、步摇、偏凤等钗环摇戈,突出人物个性装饰华贵典雅,凝固动态美。头饰也是北京绢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明显地…[详细]

道具和服装彩绘花式

制作道具工艺要求比例准确,形象仿真,景物烘托主题人物,这是“北京绢人”画龙点睛之笔。服装彩绘是绢人仕女的重要部分,一般采用考究的吉祥纹样。服装的彩绘要画出效果形象,如同绣上去。[详细]

艺术价值

“北京绢人”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的优秀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技艺改变了以前工艺美术以平面表现为主的特性,开创了全新的三维立体表现模式。在工艺史上具有跨越式的进步,并借鉴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在此基础上创新出立体丹青,是研究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北京绢人”身体比例的协调是其最基本的要求,头部和身高的比例、形体的制作以及手势…[详细]

学术价值

“北京绢人”,集中体现了老北京地区的平民文化特点,杜蓓认为,一个个仕女人物形象,对于观众来说就是一个个生动立体的历史教育题材,可以使大众更好的了解中国的历史与人物,既可以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又可发展继承京派文化的平民性。北京绢人”制作工艺精致细腻,人物造型多姿多彩,但都符合人体结构学,身体比例的协调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详细]

历史价值

“北京绢人”作为一种艺术和优秀的工艺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艺术。绢人艺术历经一千多年的历史,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虽然其传承是断断续续的,但绢人艺术的发展,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多种传统文化,其工艺本身就是一部沉甸甸的本土文化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被称为“历史名片”,也是当时各个层面的历史、文化的见证。[详细]

社会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1955年,葛敬安在北京自家院内辟了几间房屋白手起家,成立 “美术人形研究小组”,“北京绢人”迎来发展的新春天。其作品曾在印度新德里“玩偶人展览会”上受到好评,被前苏联“火花”杂志评为受欢迎的作品,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促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古老人物的了解,也促进对中国古老文化、历史传统的了解,促进我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详细]

杜蓓简介

杜蓓, 1954年生,“北京绢人”创始人(葛敬安)的第三代传人。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玩具协会会员。

1974年从事绢人创作,擅长“红楼梦”人物及京剧人物、历史名人的制作,其作品形态优雅、色彩和谐、做工精细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并屡次获奖。

近年来创作几十件作品,许多作品被国内外朋友收藏。

代表作品:《霸王别姬》、《梁祝》、《西厢记》等。

杜蓓谈“北京绢人”艺术

1954年,文化部和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把以我国民族形式的传统手工艺品参赛国际儿童玩偶比赛的任务交给了当时为北京女青年会会员葛敬安,在各方面的大力协助下,葛敬安终于用绢做材料制成了藏、苗、黎、彝、维吾尔五个少数民族妇女人形,经过多次的修改,并在多次参加世界比赛获奖,“北京绢人”成为了绢塑工艺的杰出代表。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又有一些行业像绢花、剧装、锦盒厂由于转产合并等因素加入绢人行列。

杜蓓绢人艺术展即将在北京93号院博物馆开幕

“绢人”亦被称为“北京绢人”,正名“绢塑”艺术,是绢的一种软变形工艺,是流传在中国民间的古老工艺技能,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北京绢人”是中国民间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在古代,绢人曾是皇宫贵族的玩物,如今,几经历史的变迁,开始飞进寻常百姓家,其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被誉为“中国的芭比娃娃”。